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甲表示胰岛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图乙为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理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神经递质是由
 
细胞分泌的,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
 
的合成和分泌.参与上述运输和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
 
 
.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
 
作为原料,参与②过程的RNA有
 

(2)图乙示过程反映胰岛素降血糖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
 
.下丘脑对胰岛细胞分泌
 
(填相应的激素名称)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释放的信号分子是
 

(3)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为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2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②实验步骤:
ⅰ.取20只健康大鼠,注射
 
,制备成实验性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
ⅱ.
 

ⅲ.给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给乙组每只大鼠
 
,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数量 实验开始时(mmol/L) 给药4周后(mmol/L)
10 18.62±3.08 10.12±2.65
10 19.46±3.98 19.00±2.70
④实验结论: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由图1可知,神经递质作用于细胞膜内侧的受体蛋白,从而促进细胞核中基因的表达过程,合成功能蛋白A.图2为胰岛素作用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过程.
解答: 解:(1)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功能蛋白A”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其生物效应是促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血糖.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都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过程①是转录,合成RNA,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②过程是翻译,参与的RNA有mRNA、tRNA、rRNA.
(2)图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下丘脑释放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3)ⅰ.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对大鼠,先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ⅱ.一段时间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用于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ⅲ.实验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对照组灌喂等量的蒸馏水.
④根据实验结果,与对照相比,灌喂桑叶提取液组血糖明显下降,说明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有降低血糖的效果.
故答案为:
(1)神经    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核糖核苷酸     mRNA、tRNA、rRNA
(2)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神经递质
(3)②ⅰ.链脲佐菌素溶液
ⅱ.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ⅲ.灌喂蒸馏水2 mL/d              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有降低血糖的效果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过程,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或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壁不影响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B、格里菲斯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说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健那绿染液处理口腔上皮细胞后观察线粒体,细胞仍是活的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新鲜的苹果汁中,经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2)由遗传家系图可知,Ⅱ6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3)欲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第一代的
 
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如果该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4)按上述确定的遗传方式则Ⅱ5的基因型为
 
;如果Ⅱ5和Ⅱ6结婚,生育了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鹰位于第
 
营养级;图中影响兔种群 数量变化的种间关系是
 

(2)若某种原因导致蛇全部死亡,而狐的数目不变,则环境容纳 鹰的敷目会
 
.原因是
 

(3)若调查该生态系统某区域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若用取样器取样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到的所有小动物
 
(填“能”或“不能”)构成土壤中的一个群落.
(4)图中的食物网络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差,其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5)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的太阳能,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 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基因重复促使物种的分化和多样性的增多.图1和图2分别表示基因重复的两种机制,请回答问题:

(1)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上各有2个“16A区段”,其中1条X染色体上1个“16A区段”发生不对等交换,导致重棒眼出现.请描述重棒眼雌果蝇中“16A区段”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
 

(2)人类通过上述
 
机制形成了1000多个嗅觉基因,许多嗅觉基因可通过
 
成为无功能的“基因”.研究发现其他灵长类生物嗅觉基因退化却没有人类这么快,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
(3)图1、图2两种机制只是单个基因的重复,一些生物还可以通过
 
使所有核基因的数目增加一倍.
(4)人类编码谷氨酸脱氢酶的基因有GLUD1和GLUD2两种,研究认为,其中GLUD2基因就是由 GLUD1基因在大约2300万年前通过逆转录转座产生的,此过程涉及到的酶有
 
;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分布于肝、肾、脑等不同组织中,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基因的
 
,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Ⅰ.图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

(1)曲线
 
说明其种群栖息地被破坏的程度较轻.当曲线③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以防止其灭绝.图中阴影部分产生可能会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改变,表明物种发生了进化.
(2)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其年龄组成为
 

Ⅱ.图乙是将灰喜鹊引入某个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调查了10年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
(1)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
 
,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
 
点.
(2)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偏大/偏小/不变).
(3)如果人类为了改善生态景观,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将导致生物
 
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是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有关结构,①-④表示有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1中乙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GA蛋白和α-淀粉酶的合成和利用过程体现了核孔的
 
功能.
(2)①过程所需的原料是
 
.②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
 

(3)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息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分解,使得④过程出现.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
 

(4)科研人员发现某些α-淀粉酶的分子量变小了,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是正确的,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全部丢失,因此推测控制该蛋白基因的模板链上相应位置的碱基发生的变化是
 
.(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5)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探究这两种激素在大麦种子α-淀粉酶的合成上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步骤见图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探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对辣椒(2n=24)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影响,进行不同天数处理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率增加
B、对照组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是24条或48条
C、秋水仙素浓度为0.1%时,可观察到大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条
D、本实验中,加倍率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一定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B、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使体温恢复至正常
C、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点S将右移
D、正常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寒冷环境的中散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