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3?石家庄二模)下表是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分解)的设计思路: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处理情况 不做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处理过的带落叶的土壤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5cm深的土壤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 灭菌 处理,尽可能排除 土壤微生物 的作用.

(2)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 纤维素粉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这样的培养基属于 选择 培养基.

(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式有两种,即 平板划线法 和 稀释涂布平板法 .并用 刚果红 (试剂)加以鉴别.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 透明圈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灭菌 土壤微生物

(2)纤维素粉 选择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刚果红 透明圈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表格可知本题是以实验为依托微生物的分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完善实验过程,然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析】
(1)由题干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应去除土壤中微生物,即对实验组进行灭菌处理,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2)若要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这样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纯化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进行鉴别,常在培养基是加入刚果红染液,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属于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菌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安徽)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3.3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979年,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2][5][3][7]表示通过____________的途径,获得____________的过程。

(2)图中[3]代表____________,在它的作用下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切成____________末端。

(3)经[9]____________的作用将[7][6]“缝合”形成[8]____________DNA分子。[8]往往含有____________基因,以便将来检测。

(4)图中[10]表示将____________的过程,为使此过程顺利进行,一般须将[11]用____________处理,以增大[11]细胞壁的____________。

(5)[11]表示[8]随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进行____________。

(6)如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发现了胰岛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三2.1植物细胞工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利用不同物种的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指( )。

A.不同植物的精子与卵子的融合

B.不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C.完整的两个体细胞的融合

D.植物花粉细胞的两两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纤维素酶在洗涤剂、棉织品水洗抛光整理和制浆造纸等行业上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科研人员作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图1的①中接种的是造纸厂附近土壤,②培养基中的碳源应为 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⑤~⑨中分别培养的是通过 刚果红 染色鉴定法选取透明圈较大的5个菌株.

(2)将这5个菌株进行发酵产生的酶,加入到纤维素溶液中,测定 还原糖含量 ,由图2可知3号菌株酶活力最高.

(3)对破壁前后的酶活力进行了比较,测得未破壁的酶活力为3540U/ml,已破壁的酶活力为94U/ml.由此可知,该菌所产纤维素酶为 胞外酶 酶.

(4)要测定该酪的热稳定性,应采取的实验方案是 取5只装有等量菌液的试管,置于5种不同的温度条件,培养相同时间,测定还原糖的含量,若测得还原糖含量变化不大,则说明该菌的热稳定性较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肯定错误的是( )

A.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敌草隆全部分解

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 目的菌 ,这种培养基属于 选择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尿素 和 葡萄糖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

(3)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涂布平板(划线) 的方法接种,获得 单菌落 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 ①② ;需要消毒的是 ③ .(填序号)

(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①②③ (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6)在该实验中,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pH的变化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所依据的原理是 微生物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 .所用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 酚红指示剂 ,若尿素被分解,则培养基变成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一1.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

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

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4.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湖南二模)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军事上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该毒素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结构图可知,肉毒类毒素由氨基酸组成,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图中该片段由5种单体组成,有4个肽键

C.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D.高温下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主要原因是高温首先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