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甲 B. ②—甲 C. ③—丙 D. ④—乙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修——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拟从牛胃中筛选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接种的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
A.酒精灯 B.显微镜 C.培养皿 D.无菌水
(2)为了培养上述菌株,选择的培养基配方是______(多选)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氮源 D.纤维素 E.琼脂 F.无机盐 G.蒸馏水
(3)为确定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4)纯化微生物培养时,可采用两种接种方法。下图为接种后微生物培养的效果图,那么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进行该操作时,滴加到培养基表明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
(5)在纯化菌种时,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______法进行灭菌。将104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4个平板上培养,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1mL样品。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30、470、190,则样品中菌种的数量为_______个/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新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 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药物的作用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抗药性强的个体
D. 后来的药量用少了,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A. 根细胞吸收K+ 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C. 顶芽生长素向侧芽运输 D. 浆细胞分泌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1)实验原理: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性,即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插条,剪成5~7 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处理(如下图1所示)8~12 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下图2所示。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将样方的四条边上的个体都进行了统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醴陵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装置测定小麦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 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体积
C.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
D.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苹果干腐病是一种名为茶藤子葡萄座腔菌真菌引起的疾病,病菌通常由枝条伤口入浸感染,在伤口处形成溃疡。某中学的科研小组计划分离出该真菌,并进行药物防治实验,为苹果干腐病的防治提供合理的建议。经过查阅资料,确定了分离时所用的PDA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
物质 | 马铃薯 | 葡萄糖 | 自来水 | 氯霉素 |
含量 | 200g | 20g | 1000mL | 0.3g |
该真菌在上述PDA培养基上生长时有特定的形态特征:辐射状白色匍匐菌丝,绒毛状。
(1)要获得菌落,则上表中还应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氯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化、_______、倒平板。等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________,以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2)用剪刀从染病枝条溃疡处剪取1×1cm2的患病组织,并用0.1%的升汞进行消毒,置于培养基中心,在合适条件下进行培养,共培养五组。待菌落形态特征稳定后,用___________法将该致病菌分别转移至含有等量0.5%苦水碱剂、40%福美砷、清水的上述PDA培养基中进行抗药性实验,并每隔24h记录一次最后划线区域的菌落数目。
①选取________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的菌落数目。
②记录结果如下:
小组 | 0.5% 苦水碱剂 | 40%福美砷 | 清水 |
菌落数目 | 2 | 8 | 17 |
从结果分析可知,__________________能很好的抑制该真菌的生长,适合防治苹果干腐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理综生物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B. 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c点、d点暴猎蝽的年龄组成相同
D.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桑毛虫成虫数量可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