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受精完成的标志是(  )
A、卵黄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B、精卵相遇,发生顶体反应
C、雌、雄原核形成
D、精子接触透明带
考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
专题:
分析:卵子周围的结构由外到内:放射冠、透明带、卵黄膜.
受精作用过程:a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穿越放射冠;
b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c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的过程[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
d精子尾部脱落,原有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同时卵子完成减二分裂,形成雌原核;
e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
解答: 解: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能够区分受精作用的实质和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受精作用的实质就是雌、雄原核融合,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的功能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营养级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141.015.90.9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501.279.113.20.5192.6
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kJ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DNA分子数均相同
B、具有A个碱基对、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共需要(A-m)(2n-1)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在一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核DNA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D、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在供给14N的环境中进行4次复制,产生的DNA分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一基因型为Aa的生物个体,在自然状态下,下列有关它产生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雄配子数量通常为A:a=1:1
B、雌配子数量通常为A:a=1:1
C、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一样多
D、雌配子的种类和雄配子的种类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③减少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B、桑格和尼克森借助电子显微镜,提出了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二氧化碳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利用植物的叶片、茎尖、花药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使它们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繁殖植物.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
③这种技术可以防止病毒对植物的危害
④这种技术可以培育植物新品种.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