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如图甲为人体反射弧示意图,乙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注:[]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甲中a结构称为突触,在此处兴奋的传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能接受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的是图中的[][①]感受器,(序号和名称全对给1分)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③]神经中枢.完成一个反射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
(2)刺激图甲中②处,在④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感觉神经元兴奋,使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时,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
(3)图乙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⑥、⑦、⑨(填序号)中,目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当图乙中⑥中水分减少时,其浓度改变会刺激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调节体温平衡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5)若图乙表示胰岛组织,当⑥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胰岛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变化是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分析 1、析图:甲: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乙:⑥是血浆,⑦是组织液,⑧是细胞内液,⑨是淋巴.
2、内环境由⑥是血浆,⑦是组织液,⑨淋巴构成.
3、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
4、当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胰岛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变化是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是血糖含量下降.

解答 解:(1)图甲中a结构称为突触,在此处兴奋的传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作用于突触后模.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能接受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的是图中的①感受器,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③神经中枢.完成一个反射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
(2)刺激图甲中②处,在④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感觉神经元兴奋,使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兴奋时,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
(3)图乙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⑥是血浆⑦是组织液⑨淋巴,目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当⑥血浆中水分减少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调节体温平衡的神经中枢也是下丘脑.
(5)若图乙表示胰岛组织,当⑥血浆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胰岛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变化是: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调节血糖浓度,实现内环境的稳态.故答案为:
(1)突触       单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①]感受器[③]神经中枢       2
(2)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兴奋或抑制        外负内正
(3)⑥、⑦、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5)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血糖浓度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代表种群1和种群2的耐热范围.种群2能竞争过种群1的温度范围是(  )
A.低于t1B.在t1℃与t2℃之间C.在t2℃与t3℃之间D.高于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同学感冒发烧,体温为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
A.呼吸、心跳过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中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D.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乙两图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丙、丁两图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丁图⑤形成有关,则甲图过程在乙图中的结构完成
B.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C.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D.若用35S标记丁图的大肠杆菌相应物质,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离心后沉淀中出现大量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PCR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CR是一种获取并扩增目的基因的技术
B.PCR过程中只需要两个引物分子
C.要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DNA解旋酶
D.延伸的温度必须小于复性温度,而大于变性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的细胞每有丝分裂一次即传代一次
B.原代培养的细胞传至10代左右时,极少数细胞衰老死亡
C.传代培养至50代左右,部分细胞的核型仍可保持不变
D.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2P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
B.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体
C.培养基1和2的成分在比例上没有明显差异
D.此过程的生物学原理是生物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