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示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④⑥组成的,它们之间均可相互渗透
B.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①,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④
C.⑥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D.某人不小心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其内的液体成分是⑥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淋巴液,④是血浆,⑥是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①④⑥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④⑥组成的,血浆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转化为淋巴,淋巴可以转化为血浆,A错误;
B、②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③血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④血浆,B错误;
C、⑥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C错误;
D、某人不小心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其内的液体成分是⑥组织液,D正确。
故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二倍体)细胞为材料进行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c的细胞
B.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且不含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e、d
D.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 “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写出实验过程及结果)。
(4)结合上述研究,完善正常条件下的递质释放流程图。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植物吸收离子具有选择性
B.水稻对SiO44-需求量大,番茄对SiO44-需求量小
C.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水稻培养液中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的原因是根细胞主动运输排出Ca2+到培养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该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控制剩余量在b点前
B.若图表示蝗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C.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e点之后的增长速率为0
D.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D1/D
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D.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丁、戊、己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与细胞甲相比,细胞丙中内质网、高尔基体更发达
C.过程④的完成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HIV侵入人体后,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敲除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基因敲除技术常用于建立某种特定基因缺失的生物模型。例如,基因敲除模式小鼠制备技术图解如下:
请回答:
(1)图中ES细胞(胚胎干细胞)存在囊胚的_______部位,它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____________的特点。
(2)neor(新霉素抗性基因)位于基因表达载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
(3)转染ES细胞过程既可采用电穿孔法,亦可采用_________法。
(4)筛选中靶ES细胞需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添加_____,图中字母X过程采用_____技术。
(5)嵌合鼠和白色纯合体小鼠交配产生的后代有___种表现型,其中黑色鼠是被破坏基因X的_____(填“纯合体”或“杂合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问题。
(1)右图实验说明胚芽鞘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
(2)右图所示胚芽鞘中发生向左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
(3)在植物激素中,_________能细胞分裂,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