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

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弃耕大豆田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组成,某生态学家通过调查得知,田鼠种群密度为80只/hm2.调查时,他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为植物,次级消费者为鼬
B.弃耕农田里发生初生演替,和弃耕前相比该弃耕地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C.该生态学家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有标记的田鼠有20只
D.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大于80只/h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甘肃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B.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D.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浑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果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将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
B.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
D.群落的演替是内因决定的,外部环境不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