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关于玉米遗传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有雄花和雌花之分,是研究伴性遗传的好材料
B.在玉米遗传的每一代中,控制子叶性状的基因比控制果皮性状的基因表达的晚一些
C.Aa的玉米不断自交,不断淘汰aa,能够定向改变玉米种群的基因频率
D.AaBb的玉米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4:2:2:1,说明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分析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所以在自然生长环境下,可以自交,也可能杂交.而豌豆是雌雄同花植物,自然生长环境中,都是自花授粉.Aa的玉米不断自交,不断淘汰aa,能够定向改变玉米种群的基因频率.按照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AaBb的玉米自交后代理论上性状分离比是9:3:3:1.

解答 解:A、研究伴性遗传的好材料是雌雄异株的植物,而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A错误;
B、在玉米遗传的每一代中,控制子叶性状的基因比控制果皮性状的基因表达的早一些,B错误;
C、Aa的玉米不断自交,不断淘汰aa,能够定向改变玉米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
D、按照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AaBb的玉米自交后代理论上性状分离比是9:3:3:1,而实际上是4:2:2:1,说明两对基因都是显性纯合致死,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玉米为载体,考查了伴性遗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的特殊比例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动物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C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去,称为R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提出如下实验思路:
实验材料:培养液(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X物质(X物质是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等
(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胰岛β细胞+①
乙组:培养液+胰岛β细胞+X物质
(2)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检测各组培养液中②.
(要求与说明: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
(2)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作用是作为胞外信号.实验思路中的①是生理盐水,②是胰岛素含量.
(3)补充下表,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填入该表中.
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两组检测结果接近胰岛素只存在R型分泌途径
甲组有胰岛素;乙组无胰岛素胰岛素只存在C型分泌途径
甲乙两组均有胰岛素,甲组含量大于乙组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B.都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衣藻细胞都有染色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与液泡有关
C.果蝇细胞中都有中心体,都能复制,都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细胞膜却是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合成1 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C.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
D.在细胞中C22H34O13N6分子的种类可能有3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雌雄动物,若其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则最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B.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aXBXb,则最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姐妹染色体单体未分开
C.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则最可能是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D.若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则最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建湖二中高二5月阶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① ,②

(2)物质Ⅰ的化学本质是 ,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 和线粒体。

(3)图中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 (填数字序号)。

(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其体液免疫是否受影响?

(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①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②图2中的FasL称为死亡因子,Fas称为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建湖二中高二5月阶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B.细胞III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受精时,精子发生的顶体反应可防止多精入卵

D.培育转基因动物通常选择细胞IV作为受体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均具有载体蛋白的作用
B.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其与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D.浆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紧密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