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普通枣树(二倍体)发生变异后,可产生部分四倍体细胞,下列关于该混倍体枣树叙述错误的是(  )
A.普通枣树发生的上述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B.混倍体枣树可能结出比普通枣树更大的果实
C.混倍体枣树体细胞中可存在2,4,8个染色体组
D.混倍体枣树自交产生的子代通常也是混倍体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普通枣树(二倍体)发生变异后,可形成一种由二倍体型细胞和四倍体型细胞混合而成的混倍体枣树,说明二倍体细胞经过染色体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型细胞.

解答 解:A、普通枣树发生的染色体成倍增加,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A正确;
B、混倍体枣树中存在四倍体型细胞,结成比普通枣树更大的果实,B正确;
C、混倍体枣树体细胞由二倍体型细胞和四倍体型细胞组成,可存在2和4个染色体组,而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组为4和8,则混倍体枣树体细胞中可存在2、4、8个染色体组,C正确;
D、混倍体枣树自交,二倍体产生的子代是二倍体,四倍体产生的子代是四倍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掌握多倍体的特点,明确混倍体中四倍体或二倍体自交产生的不是混倍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甲.乙图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7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2)为了调查该池塘中成年乌鳢的数量,第一次捕获15条乌鳢,其中成年乌鳢8条,全部标记后放回.再次捕捞时,捕获18条乌鳢,其中9条成年乌鳢中具有标记物的有2条,据此推测该池塘中成年乌鳢数量大约36条.研究发现被标记个体不易于被捕获,则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图2中,E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8 kJ,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 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8%.
(4)调查发现,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提高,进一步调查发现棒花鱼数量显著减少,原因是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提高,使底层植物光照下降而减少(导致棒花鱼食物来源减少).为了有效修复该生态系统,应该通过放养鲢鱼措施调节鲢鱼的密度,从而有效控制浮游植物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回答下列与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基因工程技术中获得目的基因后,利用PCR技术将该基因扩增,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PCR技术中需要的关键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我国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发展迅猛,请写出分子水平检测抗虫棉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3)体外受精是胚胎工程的重要环节,来自母方的卵母细胞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期,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最后一道工序,其重要意义是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较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种植了属于乔木的杨树,结果许多杨树长得半死不活,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过程①中存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
B.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都相同
C.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嵌合体幼鼠是四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培育出含β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科研人员提出以下两套培育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方案:

乙方案:

(1)甲方案中,β胡萝卜素基因能在玉米和水稻体内出现相同表达结果的原因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密码子).
(2)乙方案中,通过⑤获得“黄金大米”幼苗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培养过程中,除了在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甲、乙两套方案共同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打破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A.pHB.淀粉溶液量C.温度D.唾液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伊蚊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体,其原因是子代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细胞质遗传),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
(2)图中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4)物质甲为淋巴因子,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合成抗体的种类(和数量)(或:是否产生抗体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图中各点中,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是C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作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生态系统的成分必须都要具备
C.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D.细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