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酶的固定化技术可以使酶重复利用,三种固定方法均对酶活性无影响 | |
B. | 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 |
C. |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 |
D. | 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
分析 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直接使用酶 | 固定化酶 | 固定化细胞 | |
酶的种类 | 一种或几种 | 一种 | 一系列酶 |
制作方法 |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 | 吸附法、包埋法 | |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 否 | 否 | 是 |
缺点 | 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 |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
优点 | 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 |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 成本低,操作容易 |
解答 解:A、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A错误;
B、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B正确;
C、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C错误;
D、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的pH值,pH不适宜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A选项中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 |
B. |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 |
C. |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 |
D. | 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分别固定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
C.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培养液以确认是否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个HIV基因的不同是核苷酸序列的不同 | |
B. | MVA-B作为抗体可消灭侵入人体的HIV | |
C. | 疫苗中的HIV基因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对HIV的识别 | |
D. | 插入不能复制的HIV基因,从而保证临床试验的安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 | B. | 3 | C. | 4 | D. |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蒸馏水活化酵母细胞 | |
B. | 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溶解海藻酸钠 | |
C. | 在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 |
D. | 将固定化酵母细胞装填反应柱进行发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哺乳动物排卵后,同种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是胚胎能够移入受体的生理基础 | |
B. | 早期胚胎形成后,未与母体子宫建立联系,而是处于游离状态,这是胚胎收集的生理基础 | |
C. |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胚胎在受体内能够存活的生理基础 | |
D. | 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组织和遗传上的联系,这是供体胚胎正常发育的生理基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