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B.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
C. 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D. 细胞衰老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染色,因此可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A. 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B. 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D. PI与台盼蓝鉴定细胞死活的原理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测定天竺葵呼吸和光合速率的装置(以容器中CO2的量作为指标),图2为利用该装置在光照适宜(0~40min光照条件,40~70min黑暗条件)、恒温条件下测得的该容器中CO2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用图1装置测定天竺葵植株的呼吸速率必须在__________条件下,该装置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放置适量的NaOH溶液。
(2)图2中前30 min(A~B)期间,叶绿体内产生大量的ATP_________(能、不能)用于叶肉细胞对镁离子的吸收;前30 min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μL·L-1/min。
(3)30~40min(B~C)期间容器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
(4)0~40min(A~C)期间,影响天竺葵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
B. 选用花生子叶切片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C. 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紫色
D. 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备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
B. 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5个氧原子
C. 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4条多肽链
D. 形成此多肽时,参与脱水缩合的氨基酸相对分子总量减少了5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先将酶和乳汁分別放入两试管中,将两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经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
装置 | A | B | C | D | E | F |
水浴t/℃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凝乳时间/min | 不凝固 | 7.0 | 4.0 | 1.5 | 4.0 | 不凝固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40℃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
B. 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热到40℃会发生乳汁凝固
C. 必须先将酶和乳汁分别保温一段时间,再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然后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D. 将装置F内的混合物降温到40℃就会发生乳汁凝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A. 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脱氧核糖核酸为原料
B.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C.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D. 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中,经I、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豌豆(2n)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4对基因均为等位基因
B. 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
C. 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都遵循分离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蓝藻和绿藻都含有核糖体B.酵母菌属于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C.草履虫、乳酸菌和霉菌都含有细胞核D.烟草花叶病毒、衣藻和蓝藻都含有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