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最先是在一玉米田堆放的有机肥中检测到放射性,施肥后在玉米体内检测到了放射性,随后在田间小动物玉米螟、狼蛛、蚂蚁(分解者)体内检测到放射性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若放射性来自某一种元素,则可能是______(填“15N”或“32P”)。该有机肥中的放射性物质进入玉米体内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题中的一条食物链为_______。
(2)图中甲代表的动物是________,它属于第_______个营养级。丙代表的动物体内最迟才出现放射性的原因是_______。该放射性元素自身衰减需要漫长的时间,然而,曲线显示三种动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都很快降低,其降低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
【答案】32P 有机肥(→分解者)→无机盐→玉米 玉米→玉米螟→狼蛛 狼蛛 三 (丙是蚂蚁/分解者,)食用狼蛛、玉米螟尸体后才出现放射性 (含放射性的物质经代谢后)排出体外
【解析】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分解者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中无机物能被植物再利用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循环
(1)由于15N没有放射性,所以若放射性来自某一种元素,只可能是32P。该有机肥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被玉米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据此可知该有机肥中的放射性物质进入玉米体内的具体途径是有机肥(→分解者)→无机盐→玉米。根据题意可知题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玉米→玉米螟→狼蛛。
(2)根据题中动物的食物关系可知,图中甲代表的动物是狼蛛,乙代表的动物是玉米螟,甲属于第三营养级生物。丙代表的动物体内出现放射性最迟,故可知丙代表的动物应该是分解者,即为题目中的蚂蚁,因为分解者体内的放射性来自于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而且是排泄物和尸体被利用后才能在分解者体内出现,故分解者体内出现放射性最晚。该放射性元素自身衰减需要漫长的时间,然而,曲线显示三种动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都很快降低的是由于动物体内的含放射性的物质经代谢后排出体外导致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内两个不同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 图①中细胞2 的基因型是AaBB
C. 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D. 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图是晴朗夏日一天在自然光照和遮光1/2条件下测定的大豆净光合作用相对含量(单位CO2μmol/m2.g)。
(l)根据上图实验结果推测,遮光处理可能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豆的光合作用效率。
(2)请写出大豆光合作用时CO2中C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大豆在自然光照下14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
(4)有人认为,适当遮光会导致大豆叶绿素含量增加。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移到质膜上作抗原受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在游离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B.完整的肽链被膜泡包裹后进入内质网囊腔加工
C.内质网向外与质膜相连直接将抗体移到质膜上
D.将抗体移到质膜上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诱导A细胞和B细胞融合前要先去除其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A细胞和B细胞融合成C细胞的过程中,可用离心、振动、电激诱导融合
C.A细胞和B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转运肽基因相连,一起导入油菜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品种。
(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__________法快速扩增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到的酶D基因和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到的转运肽基因。所含三种限制酶(ClaⅠ、SacⅠ、XbaⅠ)的切点如图所示,则用______酶和______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可得到_____端与_____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如图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融合基因的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侵染液。
(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该细胞通过________技术,可培育成转基因油菜植株。
(4)用________技术可检测转基因油菜植株中的融合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植物体内叶肉细胞中合成的蔗糖不断运出,再由筛管转运到其他部位贮存、利用。如图表示蔗糖分子的跨膜运输及相关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蔗糖载体和ATP—酶之间功能的差异与它们分子结构的差异直接相关
B.叶肉细胞保持较高的pH有利于蔗糖分子运出
C.进出叶肉细胞的方式不同,但都需要借助相关蛋白质
D.图中蔗糖和的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但两者的运输动力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鲢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池塘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_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浮游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4)后来,由于工厂废水排入池塘,造成该池塘水体环境严重恶化。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
(5)该生态系统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提高粮食产量,科研工作者以作物甲为材料,探索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
(1)图 1 是叶肉细胞中部分碳代谢过程 ______________的模式图。其中环形代谢途径表示的是光合作用中的反应。
(2)如图 1 所示,在光合作用中 R 酶催化 C5 与 CO2 形成 2 分子 3-磷酸甘油酸。在某些条件下,R 酶还可以催化 C5 和 O2 反应生成 1 分子 C3 和 1 分子 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______后通过膜上的载体(T)离开叶绿体。再经过代谢途径Ⅰ最终将 2 分子乙醇酸转换为 1 分子甘油酸,并释放 1 分子 CO2。
(3)为了减少叶绿体内碳的丢失,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编码某种藻类 C 酶(乙醇酸脱氢酶)的基因和某种植物的 M 酶(苹果酸合成酶)基因转入作物甲,与原有的代谢途径Ⅲ相连,人为地在叶绿体中建立一个新的乙醇酸代谢途径(图 2 中的途径Ⅱ)。
①将 C 酶和 M 酶的编码基因转入作物甲,能够实现的目的是:利用途径Ⅱ,通过 _______ ,降低叶绿体基质中该物质的含量,减少其对叶绿体的毒害作用。
②转基因操作后,途径Ⅲ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
(4)在图 2 所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人提出“通过敲除 T 蛋白基因来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设想。你认为该设想是否可行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