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水稻是我省的重要农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水稻田中某种害虫卵的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弃耕后的水稻田上进行的演替速度慢,时间长
D、人们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专题:
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3、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经历时间较短.
4、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解答: 解:A、水稻田中某种害虫卵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密度应用样方法,A错误;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B正确;
C、弃耕后的水稻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速度快,时间短,C错误;
D、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因此人们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得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水稻为素材,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群落、群落演替、能量流动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1)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表:(注意:只有有斑纹时才分为黑色和灰色)
性状 黑色斑纹 灰色斑纹 无斑纹
数目 91 85 173
亲本甲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
 
.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3)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
 

(4)家蚕中,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体壁正常基因(T)与体壁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与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杂交得到F1,将其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和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分别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
叶片光补偿点
(μmol?m-2?s-1
光饱和点
(μmol?m-2?s-1
叶绿素a
(mg?g-1
最大净光合作用
(nmolO2?g-1?min-1
新生阔叶16.6164.10.371017.3
繁殖期阔叶15.1266.00.731913.5
狭叶25.6344.00.541058.2
(注:光补偿点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总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1)同一鼠尾藻上的叶片有狭叶、阔叶之分,说明
 

(2)据表信息,鼠尾藻新生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其内在原因之一是
 

(3)能够耐受较大的光照强度变化的是
 
叶,这与其潮涨被淹、潮落被晒相适应.
(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①该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
 
(大于/等于/小于)18℃时的光饱和点.
②温度为18℃时,鼠尾藻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约为
 
nmolO2?g-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A B D
相应的等位基因 a b 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9号 10号 10号
(1)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图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2)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3)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
 
 

(4)若用基因型为YyRr(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玉米二倍体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在获得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些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二者幼胚期在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别.若想在幼胚期就区分出是哪种胚,可以采用
 
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在对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培养过程中,有一部分单倍体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5)对(4)中所述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用0.2%~0.4%的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得到了许多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秋水仙素能够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微囊藻在太湖夏季水华的藻类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即使经历了寒冷的冬天等逆境,微囊藻依然能在夏季引发水华.研究人员认为微囊藻可能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为此进行了如下研究,请根据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从太湖梅梁湾口采集了0~15cm的上层底泥,分离出微囊藻.分别在灭菌的太湖水、MA培养液(富含N、P、K、Mg等多种矿质离子和有机质)中进行培养,微囊藻的起始密度调整至40(106个mL-1).在3~4℃、无光的条件下培养7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对藻细胞密度进行检测.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将实验(一)MA实验组中经过低温处理的种群密度为11(106个mL-1)的微囊藻与等量没有经过低温处理的同种微囊藻置于灭菌的太湖水、23℃、有光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
(1)实验一中“3~4℃、无光的条件”模拟的是
 

(2)由图1可知,在低温、无光处理过程中,微囊藻细胞在
 
中的存活率相对较高.若将培养温度改为23℃,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预期活藻细胞密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
 

(3)低温处理
 
(填“能”或“不能”)成为太湖微囊藻生长的限制因子.
(4)若用MA培养液代替实验二中的灭菌太湖水,该处理模拟了太湖水体
 
现象.若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低温组微囊藻数量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在枯草杆菌出现抗药性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B、①⑤C、③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免疫的对象是外物或“非己”,对于外物,免疫系统坚决消灭,而对于自身的正常细胞则“不予侵犯”,这叫免疫的自身耐受性.如图表示机体对“非己”进行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细胞能直接促进④细胞的形成
B、③细胞→④细胞表示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①细胞的免疫吞噬、处理过程无特异性
C、免疫的自身耐受性是因为不同的人细胞表面有不同的MHC
D、直接注射Y物质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属于被动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
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能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D、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能说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有关下列四幅图所对应的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质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②乙图曲线A可以代表池塘中腐生生物呼出的CO2量变化,曲线B可以代表池塘中藻类吸收或放出CO2量变化
③如果丙图表示某被子植物的次级卵母细胞,那么,在通常情况下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最多数目为4个
④丁图中①④中的碱基不完全相同,③约有20种.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