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图1示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1)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内环境中各液体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2)与B液相比,C液中
 
(有机阴离子)更多.
(3)当大量出汗时,机体是如何调节水平衡的?
 

(4)突触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图2和图3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的作用.在图2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反转成
 
,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3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产生
 
,所以无法产生兴奋.若A是下丘脑某神经分泌细胞,A兴奋促使B细胞分泌量增加,并最终导致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则调节A细胞分泌量的体液因素有
 
(至少写3种).
(5)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如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作用是
 
(兴奋/抑制).
(6)一个神经元可接受许多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神经元的影响,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使相同的信息加在一起,相反的信息互相抵消,然后决定是兴奋还是抑制.帕金森综合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关递质的释放量异常引起的,分析图4,请提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理(至少写出两点)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由于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可以是双向的,因此图中A是血浆,B是组织液,D是淋巴.
图2表示兴奋性突触,图中看出钠离子内流;图3表示抑制性突触,膜外的氯离子外流.
解答: 解:(1)根据图中物质交换关系可以确定,图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并且组织液的物质可以进入血浆.
(2)与组织液相比,细胞内液中蛋白质(有机阴离子)更多.
(3)出汗增加,血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4)在图2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反转成外正内负,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3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所以无法产生兴奋.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某神经分泌细胞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量增加,并最终导致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同时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体温发生变化时,体温也会直接刺激下丘脑分泌该激素,或者通过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该细胞,使其释放相应激素.
(5)根据题意可知,麻醉剂可能会抑制兴奋的传导或使突触后膜产生抑制作用,而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因此可以确定递质拟似剂应作用于抑制性突触,该递质与受体结合时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6)从图4中正常人和病人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分析可知,病人的多巴胺能神经抑制作用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兴奋作用增强.帕金森综合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关递质的释放量异常引起的,因此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是促进多巴胺释放,或抑制胆碱的释放;或补充多巴胺递质拟似剂.
故答案为:
(1)
(2)蛋白质
(3)出汗增加,血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4)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   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素、体温变化、神经递质
(5)抑制
(6)或促进多巴胺释放,或抑制胆碱的释放;或补充多巴胺递质拟似剂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水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明确下丘脑是多项生命活动调节的中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B、种群
C、生态系统D、生态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  )
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DDT的平均浓度. 请分析说明:
      种群
  含量
单位
能量(千焦)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浓度(ppm) 0.04 0.35 0.39 3.4
(1)甲在该生态系的成分中属于
 

(2)写出这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
 
 越高,生物体内DDT的浓度也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试根据如图所示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性激素和胰蛋白酶等成分
B、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一定会引起过敏反应
C、组织液渗回血浆或渗入淋巴受阻将导致组织水肿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大量丢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各项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这个液体环境中的是(  )
A、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