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h)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0℃下培养 | 10 | 10 | 13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下培养 | 10 | 12 | 14 | 25 | 48 | 75 | 110 | 165 | 348 |
30℃下培养 | 10 | 25 | 55 | 80 | 100 | 115 | 120 | 125 | 125 |
A. | 研究过程中若培养液被杂菌污染,则实验结果会偏大 | |
B. | 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滴管等实验工具 | |
C. | 可以预计,20℃条件下乳酸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比10℃下大 | |
D.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利用乳酸菌进行酸奶发酵时,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
分析 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酵母菌种群密度,其中20℃下培养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据此答题.
解答 解:A、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如被杂菌污染,则调查实验结果偏大,A正确;
B、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观察时得借助显微镜、滴管、量筒、吸水纸、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等器具其中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微生物细胞计数的常用工具,B正确;
C、温度影响细胞代谢进而影响酵母菌的增殖速率,但在空间、营养、气体供应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环境容纳量应该基本不变,即10℃、20℃下培养酵母菌最终种群密度应相同,C错误;
D、表中数据表明相对三种不同的温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时、20℃左右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48个/mL),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葡萄糖的分解、CO2的固定、CO2的产生 | |
B. | 葡萄糖的分解、CO2的产生、C3的还原 | |
C. | 丙酮酸的分解、水的生成、氧的利用 | |
D. | 蛋白酶的合成、C3的还原、CO2的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N、O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 B. | M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 | ||
C. | N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 | D. | O是消费者,都是自养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肌梭中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 | |
B. | 牵张反射至少涉及两个反射弧 | |
C. | 神经纤维3兴奋能使肌梭收缩 | |
D. | 此反射可使梭外肌纤维处于持续收缩状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O、N、P是核糖体、染色质、磷脂、ADP共有的化学元素 | |
B. | 细菌、酵母菌和HlV病毒都有核糖体、DNA和RNA | |
C. |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 |
D. | 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膜等生物膜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的,得以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的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
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 B.21三体综合征
C.猫叫综合征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