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癌细胞中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
C.癌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癌胚抗原(CEA),但糖蛋白减少,易转移
D.癌症的诊断,有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核磁共振和癌基因检测等先进手段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 解:A、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B正确;
C、癌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癌胚抗原(CEA),但糖蛋白减少,易转移,C正确;
D、癌症的诊断,有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核磁共振和癌基因检测等先进手段,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基因可以通过控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③—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性状

④—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A.④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6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常被称为“地球之肾”. 
(1)某湿地拥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若如图1表示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图中AD(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2)研究人员在对该湿地进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时发现,该地土壤和水质中镉和铬均超过标准,并提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实验流程如图2;图3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为420℃).若图2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写“温室效应”也对)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两种植物中,蔓田芥更适宜作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的生态修复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表示六倍体小麦(42条染色体)的两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六倍体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让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1自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通小麦与近缘偃麦草杂交获得的个体为六倍体
B.在培育乙品系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导致了染色体Ⅰ上基因E和a的组合
C.若减数分裂中Ⅰ与Ⅰ不能正常配对,F1形成的配子中最少含有20条染色体
D.若减数分裂中Ⅰ与Ⅰ能正常配对,F1中约$\frac{1}{2}$的个体表现为矮杆、抗条斑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脑啡肽(一种具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的结构简式,有关脑啡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脑啡肽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细胞呼吸
B.含有四个肽键,因此该化合物为四肽
C.只有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后才具有镇痛作用
D.由五种氨基酸组成,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只通过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只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过程中,T细胞可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细准焦螺旋及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B.②④①③C.③④②①D.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已知皮肤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可导致皮肤脱落,且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药物M能有效降低个体的免疫水平(持续给药一周后出现显著效应).现提供下列材料,并以皮肤移植为主要实验手段(具体手术方法不要求),来完成对上述结论的验证.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品系甲、品系乙克隆小鼠各若干、药物M制剂适量、注射器、手术器材、生理盐水、饲料等.
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免疫水平正常)、同龄的、品系甲小鼠若干,随机、均等地分成两组,编号A1、A2
第二步:给A1、A2组小鼠背部分别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正常饲养,并记录至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结果分别记为T1、T2
第三步:A1组小鼠继续正常饲养,A2组小鼠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M制剂,其他条件同A1组;
第四步:一周后,给A1、A2组小鼠再次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并按第二步的方法测得相应指标,结果分别记为T3、T4
(1)完善实验步骤:①健康(免疫水平正常)、同龄的、品系甲;②记录至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③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M制剂;④再次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
(2)设计A1组主要是为了验证正常情况下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
(3)若T4>T2或T4>T1,则药物M能将二次免疫的水平降低至低于初次免疫的水平.
(4)若(3)成立,则在第四步后取A1、A2组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并计数,发现存在较大差异的是T淋巴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