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 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利用燃烧煤炭、石油等化学燃料,导致温室气体短期内大量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 ;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
(2)如图是与该温室气体有关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若生产者有80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 kg。
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 的途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除说明外每空2分
(1)CO2(1分) 碳循环的平衡 (2)①A→D→E 320 ②C→A
【解析】
试题分析:(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利用燃烧煤炭、石油等化学燃料,导致温室气体短期内大量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
(2)①分析图示可知,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CO2库,B为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因此图中含有的食物链为A→D→E;若生产者有8000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按20%计算)8000×20%×20%=320kg。
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植物造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去路,即加大图中C→A的途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物质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 磷脂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脂质
C. ATP和RNA中均有腺嘌呤和核糖
D. 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功能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一健康男于冬泳时,其机体发生的相关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B. 皮肤产生冷觉,皮肤血管收縮
C. 皮肤起“鸡皮疙瘩”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器A、C、E、F都能产生水
B.细胞器B、F不含磷脂
C.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D.A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变的细胞不会出现以下哪种现象
A. 细胞中染色体周期性变化
B. 失去接触抑制的生长特征
C. 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减少
D. 细胞内的色素沉积、酶活性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合物在体内的转移过程,对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H]在基粒产生到叶绿体基质被利用
B.过程②→①需要氧气参与,可以发生在植物体的根、茎等细胞内
C.①→②合成的(CH2O)大于②→①消耗的(CH2O),植物表现生长现象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都来自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
(2)当体内缺乏 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这是由于激素A、 B的含量 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B. 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C. 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不是生物大分子
D. 某些蛋白质有运输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