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耐盐植物有适应高盐环境的生理特性。下列不属于耐盐植物特性的是( )
A.细胞有较强的缺氧耐受力
B.细胞膜上离子载体蛋白数量可能较多
C.细胞质内可溶性有机小分子可能较多
D.能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无机盐离子至成熟大液泡中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耐盐植物有适应高盐环境的生理特性,即该植物可以在土壤溶液浓度较高的环境下生存,植物根系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毛区细胞是成熟在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液泡的内的液体即细胞液,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的作用,因此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满足代谢的需求。
A、耐盐植物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有氧呼吸,题中没有信息可说明耐盐植物细胞有较强的缺氧耐受力,A错误;
B、耐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较高,这是通过逆浓度跨膜运输实现的,因此,耐盐植物细胞膜上离子载体蛋白的数量可能比不耐盐植物的多,B正确;
C、耐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较高,其细胞质内可溶性有机小分子可能较多,C正确;
D、成熟大液泡可调节植物细胞的内部环境,所以耐盐植物能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无机盐离子至成熟大液泡中,D正确。
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及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可双向流动
B.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
C.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增加
D.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个实验既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也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阻从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B.光照条件下幼苗尖端能合成生长素,黑暗条件下不能
C.将植物移植到缺氧环境中,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速率
D.切除尖端的胚芽鞘给予单侧光照射会直立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小鼠体内可能( )
A.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对于实验材料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叶绿体的材料不适合用来观察线粒体的分布
B.甜菜汁无色透明,适合用来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C.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用来提取 DNA 的绝佳材料
D.动物的卵巢适合用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单位、以可遗传变异为基础
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变异、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生物变异和进化的不定向性,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为某科研小组对番茄植株的研究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处理 | 叶绿素含量 (mg·g-1) | 光合速率CO2 (μmol·m-2·s-1) | 气孔导度 (mmol·m-2·s-l) |
甲 | 常温+喷施蒸馏水 | 18.69 | 9.19 | 0.153 |
乙 | 常温+细胞分裂素溶液 | 20.17 | 12.58 | 0.168 |
丙 | 低温+喷施蒸馏水 | 10.74 | 2.75 | 0.053 |
丁 | 低温十细胞分裂素溶液 | 12.01 | 4.03 | 0.064 |
(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实验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通过分光光度计在________光波长下测定OD值,然后再通过______曲线进行换算得到叶绿素含量。
(2)白天时番茄植株通过光反应产生的能源物质______参与三碳酸还原,有些产物会离开__________循环,用于淀粉。氨基酸、蛋白质、脂质、蔗糖的合成和_________。
(3)据表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此外细胞分裂素还可以用于番茄果实的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