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如图是细胞杂交及细胞或细胞组织培养的流程图.图中a~d表示细胞或生物的结构,①~③表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则①过程必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a、b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制备原生质体(或除去细胞壁).
(2)若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则a、b分别是骨髓瘤细胞和
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细胞.②进行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③代表多次的筛选过程,筛选的方法是抗原抗体反应,进行选择的目的是获得获得分泌较多抗体的细胞.
(3)若将动物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则需要无菌、无毒,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等环境条件,并向培养液中加入少量的CO2其目的是调节pH.

分析 1、植物体细胞杂交是两个不同物种的体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实质是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这就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应用化学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的细节:
(1)二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
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2)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
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提取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解答 解:(1)若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则①过程必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a、b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制备原生质体(或除去细胞壁).
(2)若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则a、b分别是骨髓瘤细胞和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②进行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③为克隆化培养和抗抗体阳性检测(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进行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分泌较多抗体的细胞.
(3)若将动物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则需要无菌、无毒,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等环境条件,并向培养液中加入少量的CO2其目的是调节pH.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制备原生质体(或除去细胞壁)
(2)骨髓瘤细胞   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    杂交瘤细胞      抗原抗体反应    获得分泌较多抗体的细胞
(3)调节pH

点评 本题考查了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对于这两个过程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
A.分裂期和分裂间期B.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C.分裂间期和分裂期D.间期、前期、中期、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该湖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3)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
(4)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240kg.
(5)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目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绿藻,理由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上题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植食性比例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果蝇个体小、易饲养,繁殖速度快,是遗传实验的首选材料,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雌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1个配子.
(2)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E和e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则纯合灰体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F2中E和e配子的基因频率比是1:1;若在F1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预测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3)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对(2)中的预测原因进行实验验证和结果预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类型配子活力相同)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③结果预测: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B.色素Ⅲ、Ⅳ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大于Ⅰ、Ⅱ
C.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
D.移栽幼苗在强光下光合作用强度较正常光照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分别称2g的蛋白胨、1g的NaCl、1g的牛肉膏和4g的琼脂.将蛋白胨、牛肉膏熔化后,加入琼脂,用微火继续加热至琼脂熔化,补充水至200mL.用0.1mol/L的NaOH或0.1mol/L的HCl将pH调至7.0~7.2,分别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的温度下降到50℃时,将其分装在5套培养皿中,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下表分别进行处理.
第1套开盖,在空气中暴露10s
第2套用手指接触培养基约10s
第3套用硬币接触培养基约10s
第4套用滤纸擦一下课桌,再接触培养基约10s
第5套对照(不打开盖)
将处理完毕的培养基置于35℃的温度下培养2~3天,观察每个培养基中的细菌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过程来推测其实验目的,则实验的课题名称是验证细菌分布的广泛性.
(2)在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中,含有被培养对象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3)从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来看,上述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该种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等.
(4)实验中,分别对培养基、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杂菌.
(5)实验中,有三处特别强调控制温度,请简要说明控制温度的科学道理.
①“高压蒸汽灭菌后培养基的温度下降到50℃”:防止培养基的温度过高使培养皿因受热不均而破裂.
②“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表分别进行处理”: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细菌(或微生物).
③“将处理完毕的培养基置于35℃的温度下培养”: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生长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肺细胞中的let-7基因表达减弱,癌基因RAS表达增强,会引发肺癌.研究人员在体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let-7基因导入肺癌细胞实现表达,发现肺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其影响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还需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获取let-7基因后欲进行基因扩增应采用PCR技术,其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3)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需使用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肺癌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4)根据图示分析,可从细胞中提取RNA进行分子杂交,以直接检测let-7基因是否转录.肺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可能是由于细胞中RAS蛋白(RASmRNA/RAS蛋白)含量减少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研究者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模拟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用棋子进行了如下实验:先从布袋里的白棋子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48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黑棋子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45个(其中黑棋子8个),则布袋中原有棋子有270个,其中将白棋子换成黑棋子相当于标志.
(2)某种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因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沿地表随机分布,是否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否,理由是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3)研究者构建了某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共有的同化量流向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乙指的是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丁指的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可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图为pH对作用于同一底物的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
B.将酶2由pH=9转移到pH=6的环境中,活性上升
C.与酶2相比较,酶1更耐受碱性环境
D.在任何温度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高于酶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