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关于有丝分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中的间隙期是为了合成DNA复制所需要的蛋白质
B.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分裂的过程,几个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C.核膜、核仁消失发生在前期中较早的时候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过程与植物细胞相同

分析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分裂间期,其中包括G1期、S期和G2期.
G1期 (DNA合成前期)
在S期之前,即前一次有丝分裂完成之后到S期开始之间的时期,称为第一间隙期,简称G1期.
细胞进入G1期后,即开始为下一次分裂做准备.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在G1期明显增加,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都增多了,内质网扩大,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数目都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
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
S期(DNA合成期)
细胞分裂时的DNA合成是在间期的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这一时期称为合成期,简称S期.
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也是在S期合成的.
G2期(DNA合成后期)
从S期结束后到有丝分裂开始之间的时期称为第二间隙期,即G2期.
在G1期和G2期中,细胞不合成DNA,但损伤的DNA可在此时修复.
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形成两对中心粒,微管蛋白以及一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物质也在此时期大量合成,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 解:A、分裂间期的G2期时DNA复制已经完成,此时合成与分裂期有关的物质,A错误;
B、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分裂的过程,几个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B正确;
C、核膜、核仁都是逐渐消失的,因此应消失发生在前期中较晚的时候,C错误;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与植物细胞不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关键是识记各种结构变化的时间和先后顺序,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籼稻和粳稻为亚洲栽培水稻的两个亚种(品系),籼粳种间杂种具有较大优势.让纯种籼稻和粳稻杂交得到F1,但F1存在不育或半不育现象,为探究F1杂种不育的原因,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1)科研人员对F1杂种不育现象提出三种假说.
假说一:籼稻和粳稻染色体的结构存在差异,使F1染色体配对不正常.
假设二:水稻细胞质中存在某种蛋白或酶,影响籼粳杂合核基因组的功能,从而引起配子发育异常.
假设三:水稻细胞中存在不育基因.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F1减数第一次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或行为变化(能否正常配对)是正常的,否定假说一.
②比较正反交后代可育程度,发现其差异不显著,否定假说二.
(2)我国科研人员的发现为假说三提供了证据支持.他们发现水稻6号染色体S5位点存在紧密连锁的3个基因,分别为G3、G4和G5基因,G3、G4、G5基因分别编码3+、4+、5+三类蛋白.其不育机制如图所示:分泌到细胞外的5+催化某底物生成某产物,进而产物与细胞膜上的4+结合,当3-或者不存在3+情况下,不能解除内质网的折叠负担造成内质网胁迫.持续的内质网胁迫可能会促进(诱导、诱发、引导)一系列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程序性细胞死亡提前,最终导致胚囊提前败育(配子致死).
(3)在籼稻中G3和G5基因有功能,G4基因没有功能(可表示为3+4-5+);粳稻则相反,为3-4+5-.在雌配子(卵子)形成过程中,有功能的G5+和G4+基因一起,构成杀手基因,而携带G3基因(3+)的配子则不会被杀死,则行使保护者的作用,此过程对雄配子形成无影响.现用纯合NJ11(籼稻品种)和Ba(粳稻品种)为亲本(不考虑交叉互换),预测其F1小穗结实率为50%,解释原因F1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G4+和G5+基因表达产生4+和5+,但只有一半卵细胞含有G3+基因产生3+,能保护雌配子,因此有一半的雌配子可育.
(4)在水稻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种质资源,可与籼粳品种杂交,得到的F1能正常结实,此种质资源称为“广亲和品种”.研究发现其S5位点的G5基因为无功能的G5n,成为广亲和基因.研究该基因的存在,对于水稻作物的研究具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为籼粳稻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可利用籼粳稻之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在水稻品种改良中将有重大应用前景;能够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不育性(生殖隔离)(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黑藻是一种沉水单子叶植物,放入装满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培养,如图1.经黑暗培养之后,再给予充足光照,每隔一段时间取水样测量溶氧量,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与小球藻相比,黑藻没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2)据图分析,光照开始的时间为t1.t2-t3时段,溶氧量增加减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足.t3-t4时段,黑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此时段单位时间黑藻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等于(填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固定CO2
(3)完成如图t2-t4时段的绘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因而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相同
C.两紫茎抗病性状植株正反交后代不一定出现性状分离
D.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不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的平面图解,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为核糖
B.两条链为正向平行关系
C.两条链的A+T含量相等
D.DNA分子如果A+T含量高,则DNA分子的稳定性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生物圏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包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适合其生存的环境
B.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C.最低可达深海地壳的热裂口,即副生物圈带
D.清澈的珊瑚海是地球上生物最适宜的栖息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细胞中某生命活动过程和某物质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肌肉收缩时,图1过程释放的能量可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形状改变
B.③处磷酸键较②处不稳定,且所含的能量也更多
C.ATP中的结构①即图2中的A,该结构在RNA中也存在
D.ADP失去一个磷酸基团之后,即可用于图2中物质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雄性家蚕生命力强,饲料利用效率高,茧丝质量好,育种工作者通过辐射诱发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使ZW卵和ZZ卵有所区别.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针对玉米的不同性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B)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b)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已知玉米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丙小组为了探究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的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他们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的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结果发现子代植株全为高茎,由此他们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们的结论不科学,原因是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请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①用高茎玉米果穗上的全部子粒作亲本;②单独隔离种植(或自交);③分别观察记录子代植株的高矮情况.
结果预测:
Ⅰ.如果所有子粒的后代全为高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纯合子;
Ⅱ.如果所有子粒的后代均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杂合子;
Ⅲ.如果部分子粒的后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子粒的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