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均存在差异,如图所示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据图回答:
(1)图中A是 , 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阶段,B的产生部位是 .
(2)该细胞从相邻细胞的叶绿体中获得O2 , 需通过层膜结构,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 , 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 , 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 .
(4)线粒体膜的基本支架是 , 线粒体膜的功能特性是 .
(5)结合图示过程,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写成 .
【答案】
(1)丙酮酸;二;线粒体内膜
(2)6;自由扩散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1∶3
(4)磷脂双分子层;选择透过性
(5)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解析】解:(1)图中A是由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为丙酮酸,B水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内膜.(2)该细胞从相邻细胞的叶绿体中获得O2 , 需通过2层叶绿体膜、1层相邻细胞的细胞膜、1层该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共有6层膜结构,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由于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CO2 , 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的CO2 , 所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4)线粒体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线粒体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5)结合图示过程,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写成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所以答案是:(1)丙酮酸 二 线粒体内膜(2)6 自由扩散(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3(4)磷脂双分子层 选择透过性(5)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32P
B.测定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悬浮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C.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悬浮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D.在培养基中加入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再接种T2噬菌体,其体内的DNA会被标记上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若三者都产生了Ab、aB的配子,则下列个体及产生上述配子的机理对应一致的是 ( )
A.甲——同源染色体分离;乙——染色体变异;丙——基因重组
B.甲——染色体变异;乙——交叉互换;丙——同源染色体分离
C.甲——同源染色体分离;乙——交叉互换;丙——基因重组
D.甲——交叉互换;乙——染色体变异;丙——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两幅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可知,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 , 原因是 .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组( ). A.14C和18O B.35S和32P C.14C和32P D.35S和18O
(3)分析图2可知,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的是;DNA酶处理DNA的结果是产生 .
(4)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 生物的进化对于环境的改变没有影响
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该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乙的点表示。
(2)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3)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mg。
(4)若图乙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如何变化?。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 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花花瓣形态的单瓣和多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1)让单瓣花自交得F1 , 再从F1中选择单瓣花继续自交得F2 , 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花和50%的多瓣花,所有的多瓣花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该花花瓣单瓣和多瓣的遗传遵循定律,为显性性状.
(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花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多瓣,说明:亲代单瓣花中含有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基因的花粉可育.
(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 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配子(雌、雄)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配子(雌、雄)不育.
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 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花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③如图2是F2中单瓣花精母细胞中发生联会的一对染色体,请在染色体对应位置上标出相应的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 ( )
A.都用于还原二氧化碳 B.都用于还原氧气
C.前者还原二氧化碳,后者还原水 D.前者还原二氧化碳,后者还原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