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上学期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C.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 (本实验 SO4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用相同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栽培的 240 株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
(2)实验步骤:
①将240株番茄幼苗分成____________ 组并编号;
②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____;
④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
(3)实验分析与讨论:
①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分析科学施肥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II。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右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 用于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 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 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 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3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校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的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统计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 组婚配情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最可能有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
(3)第二组中有对夫妇生有一个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孩子后他们又生一个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孩子,这种可能性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3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
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 B.核增大,染色深
C.膜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 D.酶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化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中DNA复制的酶一定是从1运进的,与3直接相连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
B.图B中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2:1
C.图C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重新构建
D.经过连续两次细胞有丝分裂,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