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关系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流动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其中过程①②④以__________形式,过程③以__________形式。该图可以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有较少部分流入消费者体内,其原因是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_________中散失了,一部分随残枝败叶流入_________体内。
(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_____________。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___________效应。针对过程①和②,提出减缓此效应的两项措施:______________。

(除说明外,每空1分)
(1) CO2         含碳有机物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者
(3)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4)温室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发新能源等(2分)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1)碳元素在流动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其中过程①光合作用、②分解作用、④呼吸作用以CO2形式,过程③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该图体现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有较少部分流入消费者体内,大约是10%~20%,其原因是一部分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流入分解者体内,还有未被利用。
(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4)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温室。提出减缓此效应的两项措施: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发新能源等效应。
考点:碳元素存在形式、能量去路、生态农业、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能量作为物质的载体,使物质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广东省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能量作为物质的载体,使物质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关系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流动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其中过程①②④以__________形式,过程③以__________形式。该图可以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有较少部分流入消费者体内,其原因是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_________中散失了,一部分随残枝败叶流入_________体内。

(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_____________。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___________效应。针对过程①和②,提出减缓此效应的两项措施: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1. A.
    能量作为物质的载体,使物质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2. B.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3. C.
    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 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