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 ,说明血清中的 ▲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能 ▲ 。比较曲线Ⅰ和Ⅱ可推测 ▲ 。
(2)分析有关实验中对Ⅰ~Ⅳ组小鼠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四组小鼠应在先感染细菌X,再注射T细胞或血清
B.四组小鼠应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再感染细菌X
C.Ⅱ和Ⅳ组小鼠应先感染Y菌后再注射T细胞或血清
D.Ⅰ和Ⅱ组小鼠应先感染X菌,Ⅱ和Ⅳ组小鼠应先感染Y菌,然后都注射T细胞或血清
【实验二】体外观察小鼠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3)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 ▲ 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4)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 ▲ 。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实验一中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实验一中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同学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后,进行了酸奶制作的实践。制作步骤如下:
准备原料:市场上购得纯牛奶、原味酸奶
工具:带盖瓶子、勺子、可调温电饭锅
制作方法:
①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
②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人牛奶,再放人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l0分钟。
③待牛奶冷却至40QC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l/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④将电饭锅温度调至40。C,继续保温7—8小时。
请回答:
(1)将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灭菌,防止_____。
(2)“引子"指的是酸奶中的_____,其在发酵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____(填反应式)。
(3)待牛奶冷却后才能倒人酸奶的原因是_____。将瓶盖拧紧的目的是:参与该过程的菌种是_____(填异化作用类型)细菌,仅在_____条件下才能进行发酵。
(4)另一名同学在重复相同实验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牛奶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浙江三校联考】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否恶性,切取了其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进行体外培养时,肿瘤组织必须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处理成单个细胞。
(2)在培养中若要测量肿瘤细胞的数量,可以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悬浮液混匀,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处理后观察。请设计一张用于记录观察数据的记录表,并推导出计算肿瘤细胞数目的公式。
①观察数据记录表:
②肿瘤细胞数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肿瘤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短暂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使在该段时间内已处于DNA复制期不同阶段的全部细胞中DNA被3H标记,而当时处于其它时期的细胞则不带标记。不同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找出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计算其中带3H标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得到下图(图1~图4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带标记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数):
①图2中a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则o-a为 期,理由是: 。
②图2中b点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数开始达到最大值,则a-b段表示 期,理由是: 。
③图3中c点时,带标记的细胞百分数开始下降,则a-c段表示哪些时期: 。
④此后,带标记的分裂期细胞数逐渐减少,直到消失,到第二次出现带有标记的细胞数时为图表中e点,则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为: 。
(4)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据说对此类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能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以下方案加以验证,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将肿瘤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A、B两组。A组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组应加入 。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液,把两组细胞做相应的处理,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放射性强度。如果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则说明此药物的疗效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江苏省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必修)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1AA)的量。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c和d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e和f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属于实验分析,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该题要求学生知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顶芽,知道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能够正确识图,找出图中的条件,进行分析。
正常情况下,生长素垂直向下运输,当施加单侧光照后,单侧光照射可引起尖端电荷的改变,使向光一侧带负电荷,背光一侧带正电荷,生长素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解离为负离子IAA-,向带正电的背光一侧移动,导致生长素背光一侧分布多,向光侧分布少,出现实验所示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8分).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 ,说明血清中的 ▲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能 ▲ 。比较曲线Ⅰ和Ⅱ可推测 ▲ 。
(2)分析有关实验中对Ⅰ~Ⅳ组小鼠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四组小鼠应在先感染细菌X,再注射T细胞或血清 |
B.四组小鼠应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再感染细菌X |
C.Ⅱ和Ⅳ组小鼠应先感染Y菌后再注射T细胞或血清 |
D.Ⅰ和Ⅱ组小鼠应先感染X菌,Ⅱ和Ⅳ组小鼠应先感染Y菌,然后都注射T细胞或血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