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实验①常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 |
B. | 实验②中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 |
C. | 实验③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 | |
D. | 实验④常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
分析 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3、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解答 解:A、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常选用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A正确;
B、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B正确;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C正确;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调查人类遗传病、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项 | B. | 二项 | C. | 三项 | D. | 四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会使细胞失去活性 | |
B. | 观察植物叶绿体需用健那绿染色,染色后的细胞能维持活性数小时 | |
C. |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 |
D. | 在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的结果呈灰绿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生态系统内的物质都可以自给自足 | |
B. | 食虫鸟数量增加会抑制害虫数量增加,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 |
C.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则可以是双向的 | |
D. | 需要不断地给生态系统补充能量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人类的参与下,荒漠演替成人工林的过程为原生演替 | |
B. | 在群落演替的最初过程中,植物的物种数逐渐增加 | |
C. | 人类的开垦活动或者治理活动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 | |
D. | 演替过程中,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江西高三复习中期诊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叙述有误的是
A.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但一定产生等位基因
B.没有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C.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进行连续自交
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相同,但是操作对象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泰州姜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
A.磷脂含量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C.糖的种类
D.水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DNA受损可激活P53基因 | |
B. | P53基因位于细胞核中,P53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 | |
C. | P53蛋白在某些细胞的增殖周期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
D. | P53蛋白诱导细胞凋亡,对抑制肿瘤发生起重要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