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现有一升土壤浸出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液样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3稀释度。各取0.1 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土壤浸出液样中菌体数为_____ 。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_____ 。
(3)接种技术的核心是_____ 。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 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 ,有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 是最理想菌株。
可将选取的所需菌种利用_____ 的方法长期保存。
【答案】5.6×108 在无氮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该除草剂 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培养基中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 氮气 该除草剂 E 甘油管藏
【解析】
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本题这种根据流程图看,“无氮培养基+高浓度的除草剂”,说明A、B、C培养基中是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
2.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的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的倍数。
(1)图中稀释的倍数是103,三个菌落的平均数=(55+56+57)÷3=56,则每毫升样品中菌株数=56÷0.1×103=5.6×105个,所以每升土壤浸出液中的菌株数=5.6×105×103=5.6×108个。
(2)该除草剂为含氮有机物,为了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应采用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即无氮的固体培养基中添加该除草剂。
(3)接种技术的核心是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原因是培养基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由于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被菌落分解后可产生透明带,无透明带说明除草剂未被分解,菌落利用的氮源就只能是空气中的氮气了;而出现透明带说明除草剂被分解,菌落是分解该除草剂的细菌,氮源是该除草剂;E透明圈最大,故是最理想菌株。选取的所需菌种可利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长期保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禽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同一个器官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B.图2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C.图3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分离D.图中所示均为减数分裂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因含N、P元素污染物的流入,导致淡水河爆发水华。研究人员在淡水河投放以藻类为食的罗非鱼控制水华,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罗非鱼等动物和蓝藻等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投放罗非鱼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投放罗非鱼加快清除淡水河中含N、P元素污染物
D.淡水河爆发水华,自我调节能力没有丧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某地区引入的一种生物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表(单位:只)。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种群数量 | 36 | 72 | 339 | 856 | ? |
第一次捕捉(标志)数 | 160 | ||||
第二次捕捉数 | 162 | ||||
第二次捕捉个体中的标志数目 | 30 |
曲线中与2001年至2005年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最相符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蚕豆是云南重要的农作物。通过适当的措施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同时保证蚕豆高产是蚕豆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该实验拟定一个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天的光照时间是这个实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既能减少投入又能保证蚕豆高产的最佳种植措施是_____________。
(3)参与蚕豆光合作用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填“叶绿素a”或“叶绿素b”或“类胡萝卜素”)。
(4)从化合物合成的角度分析,适当增施氮肥能促进蚕豆增产的原因可能是: a______; b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研究小球藻的呼吸作用时,需要将小球藻置于黑暗条件下,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小球藻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消耗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由图示实验结果可知,纳米银对小球藻呼吸作用的影响表现为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试从反应底物角度推测纳米银作用的原理可能是____________。
(3)科学家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纳米银会影响许多生物细胞中酶的活性,如蛋白酶、淀粉酶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纳米银能够影响淀粉酶的活性(写出关键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D.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的。
(2)PM 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过程有关
(3)图甲中的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
(4)乙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100 kJ,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是__________kJ。
(6)次级消费者能依据气味捕食初级消费者,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