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
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不变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D.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解答 解:A、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A正确;
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
D、内环境主要有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另外还有脑脊液,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蛋白质药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细菌细胞;第二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小鼠等动物的细胞.前两个阶段都是进行细胞培养,提取药物.第三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活的动物体,饲养这些动物,从乳汁或尿液中提取药物.
(1)将人的基因转入异种生物的细胞或个体内,能够产生药物蛋白的原理是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人的基因能和异种生物的基因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都具有双螺旋结构,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基因中碱基配对的规律都是A与T、G与C.
(3)人的基因在异种生物细胞中表达成蛋白质时,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在翻译中需要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直接能源是ATP,搬运工兼装配工是tRNA,将氨基酸的肽键连接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C.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反应产生的供能物质是ATP和NAD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当人的脚受到有害刺激时,同侧大腿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从而完成屈腿反射,完成该过程的神经结构如图,图中e为检测神经表面电位差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图中d处给予一个刺激后,观察e处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应该是发生两次次方向相反(相同、相反)的偏转.此时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属于、不属于)不属于反射.
(2)图中b处的突触后膜受到某种递质的作用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造成Cl-内流,这时膜内外的电位与没受到该递质刺激前的静息状态相比,所发生的变化是: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变大(变大、变小).图中c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b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种类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1表示在神经突触中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图2是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神经突触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该过程不需要能量
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②出现纺缍体
③DNA分子的复制     
④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昔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
B.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
C.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
D.胰岛素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期初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置装片在载物台上后,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B.相对于高倍镜,低倍镜下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多,视野亮度暗

C.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

D.在载玻片正中央写上“d”,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应呈“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为培育出含β-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科研人员提出以下两套培育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方案中,β-胡萝卜素基因能在玉米和水稻体内出现相同表达结果的原因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②过程中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水稻体细胞DNA上是否插入了β-胡萝卜素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时,常用Ti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Ti质粒上具有T-DNA,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水稻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乙方案中,在体细胞杂交前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诱导其融合的化学试剂常用聚乙二醇(或PEG).通过⑤获得“黄金大米”幼苗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在培养过程中,除了在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甲、乙两套方案共同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打破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