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菌。回答下列问题:
(1)PCR检测法: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______________,对受体菌DNA进行扩增,经过解链、______________、延伸三个步骤的循环,检测PCR产物的长度是否与目的基因一致。
(2)荧光蛋白基因筛选法: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绿色荧光。用_____________酶将目的基因和GFP基因拼接成融合基因,并与____________重组后导入受体菌,经培养筛选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菌落。
(3)环丝氨酸辅助筛选法:四环素能使细菌停止生长但不致死;环丝氨酸能使正常生长的细菌致死,而对停止生长的细菌不致死。某质粒如图所示(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中插入目的基因后失活。用此质粒构建表达载体,转化细菌后,结果有3种:未转化的细菌、含质粒的细菌、含重组质粒的细菌。
①用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对上述3种细菌进行筛选,只有含质粒的细菌被淘汰,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②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细菌,还需使用含有的______________培养基。
【答案】引物 复性(退火) DNA连接 运载体 四环素 环丝氨酸 含质粒的细菌有Tetr,四环素对其不起作用,环丝氨酸使其致死 氨芐青霉素
【解析】
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基因工程操作中要用到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用于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根据质粒图显示,质粒中含有Ampr和Tetr,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位于Tetr中,转化细菌后有3种结果:未转化的细菌、含质粒的细菌、含重组质粒的细菌,其中未转化的细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停止生长,含质粒的细菌在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能生长,含重组质粒的细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停止生长,但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
(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对受体菌DNA进行扩增,经过解链、复性、延伸三个步骤的循环,检测PCR产物的长度是否与目的基因一致。
(2)荧光蛋白基因筛选法: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绿色荧光。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GFP基因拼接成融合基因,并与运载体重组后导入受体菌,经培养筛选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菌落。
(3)①用含有四环素和环丝氨酸的培养基对上述3种细菌进行筛选,只有含质粒的细菌被淘汰,原因是含质粒的细菌有Tetr,四环素对其不起作用,能正常生长,而环丝氨酸能使其致死。
②四环素能使细菌停止生长但不致死,环丝氨酸能使正常生长的细菌致死,而对停止生长的细菌不致死,先在含有四环素和环丝氨酸的培养基上筛选出未转化的细菌和含重组质粒的细菌,未转化的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停止生长,环丝氨酸不使其致死,含重组质粒的细菌由于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故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停止生长,而环丝氨酸对其不致死,重组质粒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若要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细菌,还需使用含有的氨芐青霉素培养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若图1、图2、图3是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是在低倍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图像
B.图3是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
C.图1转为图2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粗准焦螺旋
D.制作装片的过程中解离液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两条曲线代表A、B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t(横坐标)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纵坐标)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 Nt+1。其中A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B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下列错误的是( )
A.当A.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无论高于或低于S点,都会去向该平衡点
B.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B生物
C.家鼠全年均繁殖,种群的动态曲线与A生物相同
D.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 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 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
D.a过程消耗的能量和b、c两过程产生的能量值和基本持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I)(1)图A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图A
①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②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___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
③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____________,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
(2)某位生态学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调查后,得到了如图B所示的食物网。
图B
若太阳鱼只捕食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捕食的双翅目昆虫和浮游动物比例由4:1或1:4,则太阳鱼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太阳鱼的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即可)。
(II)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
(3)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___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产生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促进小球藻生长的物质,也能分解小球藻产生的自身抑制物。研究人员利用小球藻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3种细菌(X1、X2、X3)分别与小球藻混合培养,以筛选出对小球藻生长,油脂积累有利的共生菌。图1、2表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A1-A3代表等量小球藻分别与细菌X1-X3的混合培养组。
(5)在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1/25mm2,计数室深度为0.1mm)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_g。
(6)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_______作为最佳共生菌。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某同学认为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稗草为稻田中常见的恶性杂草,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某些称为化感物质(DIMBOA)的代谢产物,抑制水稻的生长,最终导致水稻减产。请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稻和稗草属于该生态系统中______,二者种间关系属于______。
(2)为研究DIMBOA影响水稻生长的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下述实验。
实验一:将数量相同、长势相近的稗草与水稻种子均分为两组:A组将水稻与稗草种子混合培养;B组单独培养稗草种子。待长出第一片叶子后,将A、B两组分别转入去离子水中,均培养45min,1.5h和3h,分别测定两组培养液中的DIMBOA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DIMBOA在______组中的含量较高,推测______诱导DIMBOA基因表达,致使化感物质的含量明显升高。
(3)实验二:将不同浓度该物质溶于培养水稻的水溶液中,一周后,对水稻的高度和鲜重进行测量。
根据图2实验结果显示:随DIMBOA浓度升高,株高和鲜重______。初步推测稗草抑制水稻生长的生理机制:DIMBOA主要是通过抑制______过程,导致有机物积累减少,从而抑制了水稻的生长和鲜重的增加,且DIMBOA对水稻的化感作用与其浓度呈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提出两条可使水稻增产的思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 第2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
C. 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 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使用催腐剂(含腐生细菌、真菌)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 肥力下降等问题。为探究催腐剂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某研究小组将带有落叶的表层土 壤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不作处理,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且其他条件 适宜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未腐烂的落叶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乙组是对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
B.甲组中参与落叶中有机物分解的生物都是细菌或真菌
C.丙组是一段时间后在灭菌的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中加入了催腐剂
D.催腐剂降解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和 CO2 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研究表明,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下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 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小时,8处的_______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10处。
(3)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文明病”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Ⅱ 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