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山西大学附中第一学期高三(十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 。那么参与这类物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 。(不得少于两种)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1] 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 。(不得少于两种)
(3)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是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列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 ( )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
来看,[2]应该属于 。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 物质。
(5)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
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2]持续性兴奋 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持续性抑制 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山西大学附中第一学期高三(十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 。那么参与这类物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 。(不得少于两种)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1] 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 。(不得少于两种)
(3)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是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列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 ( )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
来看,[2]应该属于 。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 物质。
(5)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
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2]持续性兴奋 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持续性抑制 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 。那么参与这类物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 。(不得少于两种)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1] 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 。(不得少于两种)
(3)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是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列所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 ( )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
来看,[2]应该属于 。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 物质。
(5)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
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2]持续性兴奋 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持续性抑制 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