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无关

 

D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于动植物群落演替与植被有关,所以动物群落演替必与光照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分子中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 上

D.正常生物细胞内,既能以DNA转录形成RNA,RNA也能逆转录形成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7微生物的利用(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为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 、 、水和无机盐。

(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 以及是否需要O2等。

(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多采用 法,而对接种环或涂布器灭菌时则用 法。

(4)平板划线时,为保证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末端的微生物浓度开始,所以每次划线前都要 ,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 。

(5)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尿素溶液pH升高,这可用 试剂来检验。用纤维素做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中可能还混杂有 。

(6)抗生素可以抑制肽聚糖合成,从而可以抑制多数原核生物繁殖。实验室现有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微生物混杂生长的固体培养基,已知大肠杆菌菌落遇伊红—美蓝试剂变为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高浓度食盐水,菌落为金黄色;酵母菌细胞壁成分主要为几丁质,营养条件好,氧气充足,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出芽生殖。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从一个培养基中,将三种微生物一次分离开来。(所需试剂可自选)

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7微生物的利用(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和酶的问题。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①过程称为 ,②过程是为了 。

(2)Ⅰ号培养基称为 (按功能分);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淀粉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 。

A.琼脂 B.葡萄糖

C.硝酸铵D.碳酸氢钠

(3)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其中“高压”是为了 。

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

(4)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

A.40~50 ℃B.50~60 ℃

C.60~70 ℃D.70~80 ℃

(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35 ℃数据点是在80 ℃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80 ℃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 ℃之后急剧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7微生物的利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

1

物种

2

物种

3

物种

4

物种

5

物种

6

物种

7

物种

8

物种

9

物种

10

甲类群

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3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类群

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

样本3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

覆盖

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

机质

(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2生物的进化(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

群来源

敏感性

纯合子(%)

抗性杂

合子(%)

抗性

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