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永远失去了增殖的能力
B.酵母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C.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其承担的功能有关
D.将高温杀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仍然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
3、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解答 解:A、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恢复增殖的能力,A错误;
B、酵母菌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其承担的功能有关,C正确;
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是活细胞,将高温杀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渗透压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主要特征之一,下列四种溶液渗透压最大的是(  )
A.0.3mol/l的蔗糖溶液B.0.3mol/l的葡萄糖溶液
C.0.3mol/l的氯化钠溶液D.0.3mol/l的尿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哪种细胞器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
A.叶绿体B.液泡C.核糖体D.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比较小麦和家兔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B.种类和含量都相差不大
C.种类相差很大,含量大体相同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75%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
A.400a•0.75mB.0.75a•400mC.a•300mD.300a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错误的说法是(  )
成分Na+K+Ca2+Mg2+Cl-HCO3-有机酸蛋白质
142.005.0025.001.50103.0027.006.0016.00
147.004.001.251.00114.0030.007.501.00
10.00143.002.5010.4525.0011.00-47.00
A.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组成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
A.O、CB.H、OC.O、ND.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R型菌表面粗糙,没有毒;S型菌表面光滑,有毒性
C.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吧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所示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2)发生缩手反射时,使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
(3)图丙中“-○-<”表示一个完整的神经元,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神经中枢.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a、b、c、d、e.点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神经递质质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相应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