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B.基因突变总是有利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运用基因突变原理,人们进行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D.显性基因可以突变成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也可以突变成显性基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阳春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可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细胞为动物细胞,则一般取自成年动物的胚胎、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再用__________酶使其分散开来。从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_________作为生物诱导剂来诱导融合。A、B融合为C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去掉_______,进而形成________。A、B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的化学方法是用__________来诱导融合。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促融后能形成________种融合细胞(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还应从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顶端优势可知,生长素浓度越高,侧芽生长越快

B. 比价甲、乙组可知,细胞分裂素可加速顶芽生长素的分解

C. 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无关

D. 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端优势现象更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①属于以下哪种育种方法

A. 杂交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多倍体育种 D. 诱变育种

2.第④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3.能体现细胞具全能性的是方法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培育转基因抗虫棉,采用的方法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5.基因工程操作中使用的“基因剪刀”是限制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这体现了酶(  )

A. 具有多样性 B. 具有高效性 C. 作用条件较温和 D. 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染色体是由DNA与蛋白质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UAC,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A.缬氨酸(GUA) B.组氨酸(CAU)

C.酪氨酸(UAC) D.甲硫氨酸(AU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培育转基因抗虫棉,采用的方法是

A. 诱变育种 B. 杂交育种 C. 基因工程 D. 单倍体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时,精子整个进入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B.受精作用中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环境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组成

B. 细胞膜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C. 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D. 哺乳动物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