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 |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 |
① |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 构建概念模型 | ⑤ | 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 同位素标记法 |
② |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对比实验 | ⑥ |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 纸层析法 |
③ |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 差速离心法 | ⑦ |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类比推理法 |
④ | 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 | 取样器 取样法 |
A.①④⑦ B.③⑤⑥⑦ C.①③⑥ D.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菜碗豆夹果的革质膜性状有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三种类型,为研究该性状的遗传(不考虑交叉互换),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 | 亲本组合 | F1 | F2 |
大块革质膜品种(甲)×无革质膜品种(乙) | 大块革质膜品种(丙) | 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9:6:1 | |
实验二 | 品种(丙)×品种(乙) |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
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1:2:1 |
(1)根据实验一结果推测:革质膜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F2中小块革质膜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
(2)实验二的目的是验证实验一中F1(品种丙)产生的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基因会影响革质基因的表达,若实验一多次杂交产生的F1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无革质膜的菜豌豆,其自交产生的F2中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9:6:49,推测F1中出现该表现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若要验证该推测,将F1植株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大量幼苗,待成熟期与表现型为无革质膜的正常植株杂交,若子代中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推测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遗传学家发现一种某基因的突变对该基因编码的多肽没有影响。这种突变最可能( )
A.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 B.改变了起始密码子
C.插入了一个核苷酸对 D.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的共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两个实验基本上都能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C.两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在培养基上都易直接培养
D.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并不知道遗传物质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夏季,饮食不洁易引起腹泻,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有关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
B.痢疾杆菌的DNA呈环状
C.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
D.不含叶绿素,营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