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黄山一模)如图是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Ⅰ2不携带甲病基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Ⅱ5可能同时携带甲、乙两种致病基因
D.Ⅰ1与Ⅰ2再生一个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D
【解析】
试题分析:先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然后再根据遗传方式进行计算.
甲病:根据Ⅰ1、Ⅰ2和Ⅱ3,由“无中生有”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只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乙病:根据Ⅰ1、Ⅰ2和Ⅱ4,患病女儿致病基因来自父母,父母有致病基因而无病,故致病基因是隐性,父有致病基因而无病,雌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析】
A、根据分析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根据分析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
C、假设甲病的致病基因为a,乙病的致病基因为b,则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Ⅰ2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不可能携带乙致病基因,C错误;
D、根据遗传系谱图,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Ⅰ2的基因型为AaXBY,I1与I2再生一个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D正确.
故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推荐】2014-2015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观察细胞中DNA的RNA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 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
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分析以下四种叙述分别体现了哪种进化思想。
(1)“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2)“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3)“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4)“血红蛋白α链的氨基酸每年都以大约1.2×10-9的速率发生置换”,体现了________的________学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四部4.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常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完成的实验有( )
A.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B.探究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
C.DNA粗提取和鉴定 D.调查和统计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四部4.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顺义区二模)下列高中生物的实验中必须使用无菌水的是( )
A.将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
B.破碎鸡血细胞获得含有DNA的滤液
C.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
D.冲洗葡萄榨取制作果酒的葡萄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6.4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河西区二模)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
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6.4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江门模拟)图甲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见图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
C.酶切时需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七章7.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
(2007?上海)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A.优生 B.教育 C.计划生育 D.降低出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4.4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成都模拟)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的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
A.羧基 B.羧基和氨基
C.氨基 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