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葡萄糖的分解、CO2的固定、CO2的产生 | |
B. | 葡萄糖的分解、CO2的产生、C3的还原 | |
C. | 丙酮酸的分解、水的生成、氧的利用 | |
D. | 蛋白酶的合成、C3的还原、CO2的固定 |
分析 1、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stackrel{酶}{→}$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6H2O$\stackrel{酶}{→}$6CO2+20[H]+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stackrel{酶}{→}$12H2O+34ATP.
2、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2H2O→4[H]+O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1)暗反应(叶绿体基质):CO2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H2O)+C5.
解答 解:(1)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能发生葡萄糖的分解,即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
(2)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场所,能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3)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发生的反应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和场所,能准确判断各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再做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文科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减数分裂发生在
A.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中
B.人的卵原细胞发育成卵细胞的过程中
C.人的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中
D.动物精原细胞形成精原细胞的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2}$、$\frac{1}{4}$、$\frac{1}{4}$ | B. | $\frac{1}{4}$、0、$\frac{1}{2}$ | C. | $\frac{1}{4}$、$\frac{1}{2}$、$\frac{1}{4}$ | D. | $\frac{1}{2}$、0、$\frac{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条 318个 | B. | 2条 636个 | C. | 3条 654个 | D. | 4条327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基因组成 | XBXB | XBBXB | XBBXBB |
眼型 | 正常眼 | 棒眼 | 棒眼(更明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杂交育种理论 | B. | 膜流动镶嵌模型 | ||
C. |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 D. | 自然选择理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长期使用化肥比使用农家肥更有利作物生长 | |
B. | 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 | |
C. | 降低温度、保持干燥利于植物种子安全储存 | |
D. | 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生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时间(h)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0℃下培养 | 10 | 10 | 13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下培养 | 10 | 12 | 14 | 25 | 48 | 75 | 110 | 165 | 348 |
30℃下培养 | 10 | 25 | 55 | 80 | 100 | 115 | 120 | 125 | 125 |
A. | 研究过程中若培养液被杂菌污染,则实验结果会偏大 | |
B. | 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滴管等实验工具 | |
C. | 可以预计,20℃条件下乳酸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比10℃下大 | |
D.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利用乳酸菌进行酸奶发酵时,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