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某海岛生活一种黑尾鸥的海鸟,因为人为环境的破坏,导致黑尾鸥的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黑尾鸥,人们将该岛设为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科研调查,如表为黑尾鸥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
时间(年)2468101214
增长速率(个/年)0.61.462.33.02.30.60
回答下列问题:
(1)14年间,黑尾鸥的种群数量在第14年达到了最大值,这是海岛所能维持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2)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的保护黑尾鸥,比易地保护更可行,请说明你的理由易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而该海岛的自然环境适宜黑尾鸥的生存,应该减少人为的干扰.
(3)岛上有一种专吃黑尾鸥的蝮蛇,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岛的生态系统,有人认为应该在14年以后开始大量捕杀蝮蛇,你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什么?不能捕杀蝮蛇,蝮蛇与黑尾鸥存在捕食关系,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 据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是“S”型增长,第14年增长速速率为0,种群数量为K值.种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鸟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解答 解:(1)14年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而第14年,黑尾鸥的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达到了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
(2)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黑尾鸥这一措施外,但不可以采取易地保护,因为易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而该海岛的自然环境适宜黑尾鸥的生存,应该减少人为的干扰.
(3)岛上有一种专吃黑尾鸥的蝮蛇,但不能捕杀蝮蛇,因为蝮蛇与黑尾鸥存在捕食关系,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14       环境容纳
(2)易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而该海岛的自然环境适宜黑尾鸥的生存,应该减少人为的干扰
(3)不能捕杀蝮蛇,蝮蛇与黑尾鸥存在捕食关系,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增长、种间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表格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需要依赖于生物多样性,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二倍体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其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若该植物的某种群中,不同花色的植株比例为红色(AA):粉红色(Aa):白色(aa)=5:3:2,据此回答:
(1)种群内的各个体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即不存在生殖隔离
(2)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是65%,粉红色花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3)取该植物的纯合矮生品系的一棵幼苗,对其喷施赤霉素后,其成熟株高与高茎品系相当,对此现象的解释存在两种假设:一是赤霉素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二是赤霉素只改变了表现型,请设计实验对此加以验证.让该高茎植株进行自交,在不喷施赤霉素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如果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高茎,说明是赤霉素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如果后代没有高茎,则说明是赤霉素只改变了表现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①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③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提高其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
(2)图中过程④和⑤表示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细胞内受体接受信息.
(3)人体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此时图中过程①②在增强.
(4)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原因是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或通过体液运输).某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检测到其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低.另一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此时医生可通过静脉注射TSH(或促甲状腺激素),然后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是否明显升高来诊断该患者甲状腺是否发生了病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如表为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请据图回答.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22391970546374855485726949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1)图甲中①可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理过程.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含碳有机物、CO2
(3)乙图中蛇能根据鼠的气味去猎捕后者,鼠同样能根据蛇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捕猎,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4)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密,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不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生态研究所对某个自然保护区中的入侵生物互花米草进行了以下相关研究.
Ⅰ.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得到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A1:互花米草A2:自然滩涂)密度(B1:互花米草、B2自然滩涂)随垂直深度变化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统计底栖动物丰富度的方法为记名计算法.每个样方分别采集6个深度的泥样,以了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两种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均有减小的趋势,大型底栖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的主要原因为表层食物多,氧气充足.
(3)某地的互花米草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研究人员从其原生地引入麦角菌,该菌能够感染互花米草花部,从而降低其种子的产生.麦角菌和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Ⅱ.研究人员发现该保护区中的麋鹿喜食互换米草,随后对麋鹿几年的数量变化进行的调查.
麋鹿自1987年以后的数量变化如表:
年份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出生率/%17.927.329.622.724.930.2
存活数/只4454667896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1)麋鹿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受精作用及受精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C.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二者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D.受精卵中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各占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基因中插入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如图中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