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该植物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只有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 |
B. |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8条核DNA | |
C. |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 |
D. | 丙细胞和丁细胞都处于末期,细胞内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
分析 有丝分裂的过程:
1、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 解:A、该细胞由细胞壁,无中心体,可推测该植物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等等,但无膜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A正确;
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内有8条核DNA,B错误;
C、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D、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体现了激素调节微量、高效的特点 | |
B. | 血糖浓度偏低时,肌糖原和肝糖原均能分解补充血糖 | |
C. | 血糖的正常值0.8~1.2克/升 | |
D. |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 B. | 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 ||
C. |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D. | 嫁接后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 | |
B. | 细胞中的脂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储存能量;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 |
C. | 生长激素和RNA聚合酶能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均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 | |
D. | 细胞骨架和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组成成分相同,都可用甲基绿进行鉴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是肝细胞中唯一产生CO2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氨基酸的运输 | |
B. | 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通常青春期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要比幼年和老年时期多 | |
C. | 生物膜上可以合成ATP,桑格和尼克森构建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 |
D. | 酶可提高反应速度而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南京市高三年级下期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遗传性周期性共济失调是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过程①需要的酶及其作用的化学键分别是 、 ;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通过①过程得到产物的长度是一样的,但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多肽链较正常多肽链短,致病基因的形成是因正常基因发生了 方式的突变。观察分子机理图示可知,遗传性周期性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
(2)如果细胞的核仁被破坏,会直接影响图中 (填结构名称)的形成。
(3)在研究遗传性周期性共济失调发病分子机理的过程中,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mRNA为模板进行细胞外蛋白质合成实验。若以ACACACACAC……为mRNA,则合成苏氨酸或组氨酸的多聚体;若以CAACAACAACAA……为mRNA,则合成谷氨酰胺、天冬酰胺或苏氨酸的三种多聚体。据此推测苏氨酸的密码子的 。
(4)假定该致病基因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一条链上四种含氮碱基A:T:G:C的比例是1:2:3:4,整个基因中的四种含氮碱基A:T:G:C的比例是 ;因医学研究需要,将该致病基因连续进行了6此复制,其中,在第6次复制时需要 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南京市高三年级下期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中①②③⑤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①④⑤
C.图一中②④为次级精母细胞,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的DF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南京市高三年级下期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IGF-1是人体自己能够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胰岛素分子结构相似)。牛奶中过量添加GF-1会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GF-1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GF-1的调节方式可能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
C.GF-1可能与胰岛素功能相似,可促进糖原合成
D.过量的GF-1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突变,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医疗、工业生产、食品生产等方面均有应用。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牛肉膏 | 蛋白胨 | NaCl | 琼脂 | 水 |
0.5g | 1g | 0.5g | 2g | 200ml |
(1)此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的是 和灭菌。
(2)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进行细菌的耐药性试验,其大致过程是:将含有某种细菌的菌液用 法接种在培养基表面并进行培养,最终形成单个的菌落;再分别将含有等剂量不同种抗生素的相同大小的圆形滤纸片置于该平板上有菌落的位置,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滤纸片下的菌落死亡,说明该细菌对该抗生素 。(填“敏感”或“不敏感”)
(3)用上述方法统计菌落数目时,一般选择菌落在 的平板进行计数,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5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稀释倍数为105时,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为 。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4)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于 。
A.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