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在晴朗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的完全营养液中,并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大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变化曲线,图丙是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密闭小室,测定在特定光照强度下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与图乙中______点相对应,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图甲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在“24 h”时比“0 h”有何变化?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
(2)若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当光照强度由图乙M点向N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变化时,有色液滴会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3)如果要使用图丙装置测定该植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在不增加新的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该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①简要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据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用图丙装置测量大豆幼苗在某一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由于灯光照射后会引起装置内温度改变,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校正误差?______。
(1)M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H 增加 K点CO2的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2)向右 (3)①将装置放到黑暗环境中1小时,记录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然后在相同的温度下光照1小时,记录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2分) ②将两次液滴移动的距离相加(2分)(4)增设对照组,装置相同,植株为一株同样大小的死亡植株(2分)
解析试题分析:(1)图甲是在晴朗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的完全营养液中,并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一天24小时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其中D点代表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与乙图中的M点的生理活动是一致的。此时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能产生ATP的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而进行有氧呼吸时,能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图甲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H点,因为过了H点后,光合作用开始小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根据曲线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在“24 h”时比“0 h”是增加的,原因是K点CO2的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2)图丙装置中如果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当光照强度由图乙M点向N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氧气生成量增加,但是有CO2缓冲液既能提供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也能吸收CO2,因此CO2的变化不会影响密闭小室的气压,而氧气生成量增加,导致有色液滴会向右移动。(3)由于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如果要使用图丙装置来测定该植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则需要测定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将装置放到黑暗环境中1小时,记录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即代表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然后在相同的温度下光照1小时,记录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即测得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将两次液滴移动的距离相加,即可以得出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如果用装置丙测量大豆幼苗在某一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由于灯光照射后会引起装置内温度改变,从而导致实验误差,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增设对照组,装置相同,植株为一株同样大小的死亡植株,根据液滴的移动情况来进行校对。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6分)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 号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用分数表示)。
(3)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 。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 (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近期,我国首次发布肿瘤年报,年报显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专家指出肿瘤对我国人口健康的危害很大,人人需要有防控意识。下图表示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3种途径。
(1)推测图中所示蛋白质的功能是 。
(2)由图可知,此蛋白的 增强或 增加与细胞癌变有关。
(3)下图表示为结肠癌癌变的遗传学原理
①正常细胞中的这四条染色体互为 。
②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很长时间,因为细胞癌变是 的结果。
③有些种类的病毒可以经过逆转录得到DNA,将其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从而使细胞癌变,这一整合过程与 技术中农杆菌转化法原理类似,因为农杆菌含有 ,所以也可以发生这一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2分)下图是一个正常人体在不同时段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A-C、D-E分别代表中午进餐和下午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所反映的血糖浓度范围是_______g/L,调节BC段血糖浓度的激素是由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2)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和脂肪分解的作用,它与参与EF段血糖调节的激素间的关系是_______。
(3)糖尿病患者因多尿导致机体水平衡失调,这时由__________合成的_________(激素)会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1分)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有 、 ,“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 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就上述材料而言,酒量大小与性别 关,理由是 。
(3)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经常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出患儿的概率增大。医院常用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
①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②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标记为“++ -”),其父亲为“+ -”,母亲为“- -”。该小孩患病的原因是其 (父亲/母亲)产生生殖细胞时 染色体在 时没有移向两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为利用人成纤维细胞(具分裂能力、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具分裂能力、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进行人类基因定位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
(1)图示技术名称为 ,该技术的基础是_ __技术。
(2)操作所用的成纤维细胞应在_____代以内;诱导融合运用了 原理,该过程中区别于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用 处理。
(3)HAT培养基属于 ____培养基,其中需要加入 等天然物质。
(4)培养时PH一般为 ;为操作中加入鸟本苷的目的是______。
(5)右表所示为杂交细胞A、B、C中存在的人类染色体及人类特有的4种酶(“+”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这4种酶均为单基因编码产生,据表判断,编码________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2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 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 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大多数人所接受的_ 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每空2分,共10分)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白化病的儿子,一个正常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问:
(1)这对夫妇生育不患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_________。
(2)这对夫妇生育的儿子中,不患白化病的几率是_________。
(3)这对夫妇生育出不带白化病基因的正常儿子的几率是_________。
(4)这对夫妇生育的那个正常儿子,不带白化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
(5)这对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她患白化病的几率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经过的结构是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是 (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兴奋部位处膜内电位为 。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