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 ||||||
生物 | 时间(分)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萌发的豆 | 0 | 8 | 16 | 23 | 29 | 34 |
蚯蚓 | 0 | 4 | 8 | 11 | 13.5 | 15.5 |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种子刚开始萌发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要被氢氧化钠吸收,液滴左移.由于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缓,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
解答 解:(1)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
(2)由于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缓,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
(3)若要用该装置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需增设第二组实验,第二组实验中应将图中浓氢氧化钠替换为NaHCO3,其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第二组实验中液滴相右移动的距离代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的差值,这能够表示净光合作用.
(4)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装置中放入相同数量的叶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组实验中液滴向左移动距离为a(表示细胞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第二组实验中液滴向右移动距离为b(代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的差值),则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a+b,根据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有氧呼吸:1葡萄糖需要消耗6分子氧气;光合作用:消耗6分子氧气能合成一分子葡萄糖),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frac{a+b}{a}$.
故答案为:
(1)吸收二氧化碳
(2)装置中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缓
(3)NaHCO3 净光合
(4)$\frac{a+b}{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试题难度中等.实验设计最关键的就是把握实验设计的两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保证实验的结果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仿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秋•南昌期末)细胞依靠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下列具体事例与之不符的是( )
A.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B.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C.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D.核酸不能通过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陕西校级期末)在一片约33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志,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 )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 |
B. |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 |
C. | 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是再分化的产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D. | 绿色开花植物的花药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的基因通常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培养瓶编号 | 1 | 2 | 3 | 4 | 5 |
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 | 10 | 50 | 100 | 300 | 900 |
变异细胞比例 | 0 | $\frac{1}{1{0}^{6}}$ | $\frac{1}{1{0}^{6}}$ | $\frac{2}{1{0}^{6}}$ | $\frac{8}{1{0}^{6}}$ |
A. | 该实验需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 |
B. | 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 |
C. | 实验表明900mg/L的苏丹红毒性最大 | |
D. | 实验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