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解答本题应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有氧呼吸的环境因素有氧浓度、温度等;图A和图1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影响的变化,图B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二表示气体交换相对值随氧浓度的变化曲线,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分析:在叶绿体和线粒体离体的条件下图1A表示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000勒克斯下照光10h,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为8×10=80μg,再移到温度也为30℃的暗处细胞呼吸消耗的二氧化碳为1.5×24=36μg,则净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为80-36=44μg,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中6二氧化碳~1葡萄糖,可解出积累的葡萄糖是180×44÷(6×44)=30μg;如果将黑暗条件下的温度调整为平均为15℃,则细胞呼吸消耗的二氧化碳为1.5×10+0.75×14=25.5μg,净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为80-25.5=54.5μg,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中6二氧化碳~1葡萄糖,可解出积累的葡萄糖是180×44÷(6×54.5)=37.2μg.
(2)图一中P点时,无光照,此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影响呼吸作用进行的因素主要是温度;P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呼吸作用达到最大,氧气浓度应大于15%,此时细胞呼吸总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3)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净光合速率=0,即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速率,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只是一部分细胞,故对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黑暗条件下测得,避免光照时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结果不准确,
(4)设外界氧的浓度为4%~5%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X,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由题意可得关系式:①2X+6Y=0.4,6Y=0.1,解得:X:Y=9.
(5)①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O2的释放量(mol/h)表示,则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与图示曲线呈轴对称,如下图.
②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因此释放的CO2量逐渐减少,当氧气浓度为10%时,无氧呼吸消失,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无氧呼吸释放CO2量与O2浓度的关系图如下:.
故答案为:
(1)30 37.2
(2)温度 15 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3)大于 黑暗
(4)9
(5)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苷酸的序列中 | |
B. |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一定不同 | |
C. | 噬菌体进行增殖时,需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 | |
D. | 图中的过程都要遵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且每个碱基配对的对象都是一样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油脂颗粒时视野整体橙黄色,可能是因为没有洗去浮色 | |
B. | 在观察黑藻叶绿体实验中看不到叶绿体,可能是因为没有染色 | |
C. | 用新鲜菠菜提取到的色素滤液淡绿色,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没有加入二氧化硅 | |
D. |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发现细胞重叠,可能是因为解离不充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下繁殖,子代一般不出现性状分离 | |
B. | 高茎豌豆作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前,应在开花后及时去除雄蕊 | |
C. | 只有矮茎豌豆作母本、高茎豌豆作父本杂交时,子代才同时出现矮茎和高茎 | |
D. | 测交所的子代中高茎:矮茎=1:1,由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所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管中液面高度低于乙管 | B. | 甲管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管 | ||
C. | 甲管中的淀粉浓度高于乙管 | D. | 半透膜两边溶液渗透压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 |
B. | 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取黑藻幼嫩小叶→染色→制片→观察 | |
C. | 还原糖的鉴定:向试管内注入苹果组织样液→注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加热→观察 | |
D. |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观察→滴入0.3g/mL蔗糖溶液→观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志重捕法调查杜鹃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导致数据比实际偏大 | |
B. | 用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只计数方格内的菌体 | |
C. | 样方法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 |
D. |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适用于取样器取样法采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实验目的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实验组:2mL3%的H2O2溶液+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后观察 对照组:2mL 3%的H2O2溶液+1mL蒸馏水,保温5min后观察 |
B |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 实验组:2mL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 3%的蔗糖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 后,碘液检验 |
C |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 5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D | 验证pH对酶的催化速率的影响 | 向三支试管分别加人1mL不同pH的缓冲液,再依次加人1mLH2O,酶溶液、2mL 3%的H2O2溶液,适宜温度下观察气泡的生产速率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延边二中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
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呈现S型
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
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