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四环素是一种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原理是能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而抑制其功能.以下关于四环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无显著影响
B、可以阻碍大肠杆菌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
C、能与核糖体结合是因为四环素是蛋白质
D、其抗性基因可用作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专题:
分析:四环素是从放线菌金色链丛菌的培养液等分离出来的抗菌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立克次体、滤过性病毒、螺旋体属乃至原虫类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对结核菌、变形菌等则无效.其作用机制是与核蛋白体的30S亚单位结合,从而阻止氨酰基-tRNA进入A位,从而阻止核糖核蛋白体结合.
解答: 解:A、由于人体细胞中的核糖体与大肠杆菌中的核糖体结构有差异,四环素只能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而抑制其功能,所以对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A正确;
B、由于四环素能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而抑制其功能,阻止了核糖体的翻译,从而阻碍大肠杆菌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四环素是一种芳香族的衍生物,不属于蛋白质,四环素的抗菌原理是因为促进氨酰tRNA结合核糖体A位置,C不正确;
D、抗四环素基因属于标记基因,位于质粒上,因而可用作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生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或调查中,操作与操作目的相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或调查  操作  操作目的
 A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画滤液细线时,干燥后再画两到三次  增加色素分子数量,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B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离后在清水中漂洗约10min  避免酸性解离液与龙胆紫等碱性燃料发生中和反应
 C  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将试管轻轻震荡后取样  取出更多酵母菌
 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利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  观察标记原子的放射性强度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如图中可以表示自交系第n代的个体中纯合体的几率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人体内或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体液免疫
C、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始终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D、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
C、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
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会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若Ⅰ一2无乙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3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1
6
C、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1
4
D、若Ⅱ-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3
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即稳定不变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燕麦胚芽鞘尖端置于琼脂块上并单侧光照射(A、B琼脂块间以玻璃片隔开)一段时间.将A、B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①遮光;②匀速旋转;③单侧光照.其生长情况依次为(  )
A、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C、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
D、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