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中单位为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决定自然保护区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图2中,在E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2)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为110 KJ/(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7%(保留一位小数),“有机物输入”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5 KJ/(m2•a)(注:图中“有机物输入”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肉食性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0.05).
(3)调查自然保护区内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其取样的关键是要随机取样.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土壤动物生活环境,这些动物间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垂直结构.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去路: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种群增长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种群增长是S型曲线.

解答 解:(1)决定自然保护区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2)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kJ/m2•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kJ/m2•a,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kJ/m2•a.
(3)调查自然保护区内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其取样的关键是要随机取样.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土壤动物生活环境,这些动物间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垂直结构.
故答案为:
(1)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E
(2)110   12.7%    5
(3)样方    随机取样    间接    垂直结构

点评 本题结合生态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和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图,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题图的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某种多倍体植株
B.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中需要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
C.通常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图1、图2、和图3分别是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三条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对应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B.图2对应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图3对应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少,t1时达到K值
D.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F1总表现显性性状
C.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D.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种群,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基因库.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75%、25%,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不是(填“是”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AA=Aa>aa.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A.

(4)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物种.
(5)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甲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
B.乙细胞处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甲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都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而且形成的子细胞处于高度分化的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需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阶段是(  )
A.第一阶段B.第三阶段
C.第二阶段D.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既有神经调节功能又有体液调节功能
B.②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⑤⑥均为体液调节,但不可作用于同一种组织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最终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兴奋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