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Ⅰ将胚胎干细胞置于γ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并加入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维持细胞不分化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饲养层提供干细胞增殖所需的
 
,加入抗生素是为了
 
,这对于研究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过程Ⅱ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的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
 
的特点.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囊胚的后一个阶段是
 

(3)过程Ⅲ中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将获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前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
 

(4)过程Ⅳ得到的小鼠畸胎瘤中里面全是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人类组织和器官.实验时,必须用X射线照射去除胸腺的小鼠,获得免疫缺陷小鼠,其目的是
 
,该过程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
 
问题.
考点: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
分析:分析图解:过程Ⅰ中ES细胞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饲养层提供干细胞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过程Ⅱ中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的一类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过程Ⅲ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之前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过程IV必须去除小鼠的胸腺,使其存在免疫缺陷,其目的是去除胸腺后,不能形成T细胞,不发生细胞免疫,使移植组织细胞不会被排斥,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或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问题.
解答: 解:(1)过程Ⅰ将胚胎干细胞置于γ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并加入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维持细胞不分化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饲养层提供干细胞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加入抗生素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2)ES细胞能培养成小鼠个体,说明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个体,可见,囊胚将进一步发育成原肠胚.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发挥作用.
(4)在器官移植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因此去除胸腺,不能形成T细胞,不发生细胞免疫,使移植组织细胞不会被排斥,从而获得免疫缺陷小鼠.该过程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问题.
故答案为:
(1)营养物质  防止杂菌污染
(2)发育的全能性  原肠胚
(3)显微注射法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和发挥作用
(4)去除胸腺,不能形成T细胞,不发生细胞免疫,使移植组织细胞不会被排斥  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免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和来源;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成分及作用;识记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明确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足球比赛临近尾声时,有时会有少数运动员下肢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
A、水B、钠离子C、钙离子D、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正常人体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
 
调节.
(2)图甲中的胰岛A细胞与B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表现为相互
 
,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主要的靶器官是
 

(3)若图乙中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
 
,接受信号的物质基础是
 

(4)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
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横线里写名称.)
(1)试用箭头表示图中B、C、D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

(2)C的组成成分中
 
含量明显多于B,若过敏反应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引起C处
 
小于B,造成B处水肿.
(3)A所在的细胞有氧呼吸时会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CO2气体,并以
 
的跨膜运输方式来到B,再进入C,CO2从产生场所移动到C的过程至少跨越
 
层膜,图中毛细血管网的
 
(左/右)侧CO2浓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长势一致、健壮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组三组,分别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控制不同条件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得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叶绿素a
(mg/cm2
叶绿素b
(mg/cm2
光饱和时净光合速率
(mmolCO2/m2?s)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
(μmol光子/m2?s)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μmol光子/m2?s)
正常光照、
正常供水
1.8×10-2 0.4×10-2 1.9×10-2 50 1350
弱光照(15%的正常光照)、正常供水 1.7×10-2 0.4×10-2 0.7×10-2 29 540
弱光照(15%的正常光照)、减少供水(50%的正常供水) 2.5×10-2 0.7×10-2 0.9×10-2 23 650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黄瓜幼苗的葡萄糖(C6H12O6)最大积累量比甲组减少
 
mg/m2?s(假设光合产物为葡萄糖,每消耗6molCO2合成1mol葡萄糖).
(2)与乙组相比,丙组黄瓜幼苗的光补偿点的变化是
 
(填“上升”或“下降”)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黄瓜处于冬春栽培季节,光照减弱,可适当
 
,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强度.
(4)为验证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进行以下操作
①用
 
分别提取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
②利用
 
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③观察比较乙、丙两组滤纸条上呈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1)在正常的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果蝇,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
 
(原始生殖、体)细胞的
 
分裂过程中.
(2)科学家发现果蝇的某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子代的表现总与亲代中雌果蝇一致,请尝试解释最可能的原因
 

(3)果蝇产生色素必须有显性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 使得色素呈紫色,该基因为隐性时眼色为红色.果蝇不能产生色素时眼色为白色.现将2个纯合品系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紫眼,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2雄性个体中紫眼的比例为
 

(4)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若为你提供以下一些纯合的果蝇作为材料: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雄果蝇,请你设计一个杂交试验以验证该假说,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只要求写出杂交亲本的表现型).
预测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实验时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
B、可能出现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理后,生根状况相同的实验结果
C、假设最适浓度为10-3mol/L,则用此浓度的溶液与清水做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D、扦插枝条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应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葡萄糖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葡萄糖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错误的是(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葡萄糖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全部流入栉毛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变形虫能伸出伪足,靠伪足作变形运动和摄食;白细胞能够从毛细血管内出来,并吞噬病菌.这些说明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
A、具有流动性
B、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