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 |
B. | 两次捕获间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 |
C. | 标志物脱落 | |
D. | 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
分析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解答 解:A、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根据计算公式,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A正确;
B、两次捕获期间,若部分标志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
C、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错误;
D、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标记重捕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温度 酶种类 | 10℃ | 20℃ | 30℃ | 40℃ |
a酶 | 40 | 65 | 95 | 75 |
b酶 | 15 | 60 | 97 | 25 |
c酶 | 10 | 25 | 50 | 90 |
A. | a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比b酶的最适温度高 | |
B. | c酶的最适温度一定大于40℃ | |
C. | 温度低于20℃时,三种酶都因结构破坏而活性低 | |
D. | 40℃时的a酶和b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 |
B. | 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肯定不同 | |
C. | 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细胞分裂连续的动态过程 | |
D.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 |
B. | 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12号是杂合体的几率为$\frac{1}{2}$ | |
C. | 正常情况下5号个体的儿子可能患乙病,但不能肯定是否患甲病 | |
D. | 如果11号与无病史的男子结婚生育,不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进行染色 | |
B. |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绿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 |
C. | 鉴定豆浆中是否含蛋白质时,可向豆浆中加入一定量的斐林试剂A、B混合液 | |
D. | 制备细胞膜时,若不用猪血,可用其他任何动物的血作为实验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就是一段DNA分子 | B.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
C. | 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 D. | 不同基因上带有的遗传信息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个体 | B. | 种群 | C. | 生物群落 | D. | 生态系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⑤②④⑥ | B. | ②③⑤①④⑥ | C. | ①②④⑤③⑥ | D. | ②⑤①⑥④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 |
B. | 组成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但蛋白质分子是不能运动的 | |
C. |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 |
D. |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