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如图甲表示某种野兔迁入草原生态系统后,野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比(θ)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时,做标记的野兔更容易被捕食,则野兔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由图甲分析可知,在调查期间野兔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曲线.
t3-t1时间段内,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在t1时间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t2时种内斗争强度,大于(填“小于”、““等于”或“大于”)t3时的种内斗争强度.
(2)图中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图中若某种天敌为鹰,鹰能够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野兔同样也可以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信息能调整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若该鹰的三种食物来源的比例为鼠:蛙:野兔=1:2:1,则鹰每增加2kg,至少消耗150kg植物.

分析 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2、
野兔摄入量=野兔同化量(A)+粪便量(C),野兔同化量(A)=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发育和繁殖(B)=分解者利用+某种天敌摄入.

解答 解:(1)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frac{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数(N)}$=$\frac{第二次重捕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frac{第二次重捕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由图甲分析可知,θ=$\frac{出生率}{死亡率}$在不同时间中,先增加后减少,可以推断出:在调查期间野兔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曲线.t3-t1时间段内,θ逐渐增大,并大于1,可推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即此时间段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在t1时间点,θ最大,该种群的增长率最大.t1-t2时间段内,θ逐渐减小,但大于1,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是增生率较慢,种群数量增长较慢,几乎趋于K值,种群内斗争强度增强,比t3时的种内斗争强度强.
(2)根据:野兔摄入量=野兔同化量(A)+粪便量(C),野兔同化量(A)=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发育和繁殖(B)=分解者利用+某种天敌摄入.可以推导出:乙图中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若某种天敌为鹰,鹰能够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野兔同样也可以依据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信息的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所以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信息能调整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根据食物关系可知,蛇所在的食物链有条,即植物→鼠→鹰,植物→昆虫→蛙→鹰,植物→野兔→鹰,根据题中鹰食物分配比例有$\frac{1}{4}$来自于鼠、$\frac{1}{2}$来自于蛙、$\frac{1}{4}$来自于野兔,则鹰每增加2kg,在食物链:植物→鼠→鹰,至少消耗植物$\frac{\frac{2×\frac{1}{4}}{20%}}{20%}$=$\frac{25}{2}$kg,在食物链:植物→昆虫→蛙→鹰,至少消耗植物$\frac{\frac{\frac{2×\frac{1}{2}}{20%}}{20%}}{20%}$=125kg;在食物链:植物→野兔→鹰,至少消耗植物$\frac{\frac{2×\frac{1}{4}}{20%}}{20%}$=$\frac{25}{2}$kg,故至少消耗125$+\frac{25}{2}+\frac{25}{2}$=150kg植物.
故答案为:
(1)偏高     S    增长型     t1 大于
(2)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信息能调整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50

点评 本题以曲线为载体,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又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相关功能内容.对于曲线图,要求学生理解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从而推导出种群的年龄结构.对于能量流动,需要理解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区别、同化量中能量的流动途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高一上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种有机物加入某种酶后在0~80℃的环境中,有机物分解所得产物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合理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防止甲型流感的大面积流行,我国对特殊人群陆续接种甲流疫苗,接种疫苗后体内会发生( )

A.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地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C.B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能使靶细胞裂解的效应细胞

D.甲流疫苗与H1N1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硝化细菌能进行b和c过程B.酵母菌能进行c和d过程
C.小球藻,水绵,颤藻能进行a过程D.水稻能进行a,c,d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乙图可以判断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该动物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可以产生1种成熟的生殖细胞.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乙,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乙、丙.
(3)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4)图1中的a、b、c中,可以表示核DNA数量变化的是c.细胞分裂中A和A分开可能对应图1I(填“I”、“II”、“Ⅲ”或“Ⅳ”)时期和图2中甲(填“甲”、“乙”或“丙”)图象对应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发生的具体场所是叶绿体的类素体的薄膜上;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生成发生的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若以14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暗反应中首先出现14C的化合物为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中的O最终来自于反应物水和葡萄糖.
(3)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降为5℃的过程中光合速率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填“<”、“≤”、“=”、“≥”或“>”)25℃.
(4)探究温度对某种植物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时,植物应放置在密闭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测定,其他条件应适宜;植物有氧呼吸速率可以通过测定有机物消耗的量来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
B.②过程实现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③一定是杂交瘤细胞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B.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所有基因构成了基因文库
D.自然选择可以通过选择表现型,定向改变基因频率而决定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
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
D.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