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蓝藻(含特有色素—藻蓝蛋白)引起的水华时有发生,应用细菌治理水华取得了一定效果。科研人员为研究溶藻细菌S7的溶藻效果,做了相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溶藻细菌S7和蓝藻的培养基成分相同,都需有机碳源、氮源等物质
B.接种不同浓度的溶藻细菌S7培养液以研究溶藻的最适浓度
C.每个浓度下应设置至少三个平行重复操作来排除实验误差
D.可通过检测藻蓝蛋白含量反映不同浓度溶藻细菌S7的溶藻效果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中蓝藻含有藻蓝蛋白,且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而溶藻细菌S7可以用于治理水华;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溶藻细菌S7的溶藻效果,自变量是溶藻细菌S7,因变量是蓝藻的数量(可以用藻蓝蛋白的含量来反应)。
A、蓝藻是是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培养蓝藻的培养基成分中不需要加入有机碳源,A错误;
B、研究溶藻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应该接种不同浓度的溶藻细菌S7培养液,B正确;
C、每个浓度下应设置至少三个平行重复操作来排除实验误差,C正确;
D、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溶藻细菌S7的溶藻效果,而蓝藻含有特殊的色素(藻蓝蛋白),因此可通过检测藻蓝蛋白含量反映不同浓度溶藻细菌S7的溶藻效果,D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命是物质的,请回答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的问题:
(l)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可找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____________。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是人体获得必需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Cu、K、Ca、Zn、P、Mg、Na、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___________。Ca元素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试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
(3)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____两种存在形式。一般来说,自由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除了其分子特性使其成为良好的溶剂外,自由水还有哪些功能,试写出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许多无机盐离子参与合成生物体和细胞中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Fe2+参与合成的____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试写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另一项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一条线性多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2800B.11000C.7800D.110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玉米籽粒、蛙血涂片永久装片、黑藻小叶进行教材中相关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三种实验材料,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观察叶绿体实验时应取黑藻的成熟小叶
B.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需观察玉米籽粒胚的颜色
C.教材中利用这些材料分别进行实验时,都需要将材料分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这三种材料在结构上没有差异,体现了生物细胞具有统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中,不经过染色即可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的是( )
A.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B.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及细胞质流动
C.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D.大蒜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该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 血浆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下降
B. 位于胰岛组织的血糖感受器产生兴奋
C.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增多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C.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
D.大量排汗后要多喝纯净水,以补充足够的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而动物细胞则不能
B.用H218O浇灌植物,不能在植物体的(CH2O)中检测到放射性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叶肉细胞在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均需要消耗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