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R-loop结构与正常DNA片段比较,存在的碱基配对情况有所不同 | |
B. | R-loop结构中,每条链内相邻核苷酸之间以氢键相连 | |
C. | R-loop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量下降 | |
D. | 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做过如图试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另一试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试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2)A的名称是 .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和[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将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 特异性结合而被灭活,最后由 清除.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 第2年 | 第4年 | 第6年 | 第8年 | 第10年 | 第12年 | 第14年 |
增长速率 | 0.66 | 1.52 | 2.83 | 3.69 | 2.91 | 1.20 | 0.03 |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内表示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B.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
C.图2轴突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A的体细胞内最多有 个染色体组,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2)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 的形成.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 (填编号)过程.
(4)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的 ,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 .
(5)植株C属于单倍体是因为 ,其培育成功说明花药细胞具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制作装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 |
B. |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完全相同 | |
C. | 细胞失水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导致质壁分离 | |
D. | 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所有分子都能随意运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