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某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基本不变
B. 稻田生态系统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C. 使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不是精确的实际值
D. 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普通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二倍体动物(染色体数为2N)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内染色体(a)和核DNA分子(b)的数目关系如图。正常情况下,此时期细胞内可能发生
A. 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B. 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为N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
D. 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果蝇的红眼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红眼形成的机制如下图所示。实验室选用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性别 | 红眼 | 粉红眼 | 白眼 | |
F1 | 雌 | 6 | 2 | 0 |
雄 | 3 | 1 | 4 |
(1)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雌性红眼果绳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由图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体内还有一对基因T和t,已知这对基因与A、a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可以自由组合,且当t基因纯合时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雄果蝇,对雄性则无影响。实验人员获得一只纯合显性红眼雌果蝇,想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T、t是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方法及预期结果(注:实验室中有其他纯种眼色果蝇若干)。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T和t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T和t位于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二倍体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过程获得的细胞是正常植物体经____形成的。
(2)为获得无毒植株,过程②获得的细胞通常取自_______。
(3)愈伤组织的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具有_____的特点。
(4)过程③④分别是指____和____,为保证这两个过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MS培养基中添加____和____进行诱导。过程④的实质是______。
(5)经①③④过程培养得到的植物与经②③④过程培养得到的植物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神经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低级中枢的活动往往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B. 脑和脊髓中分布着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C. 条件反射的建立往往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调节人体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根据第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F1出现了_______现象。根据①~④组的实验结果____(能,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⑤组实验时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9:3 :4,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F1白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黄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第④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 艾滋病毒侵入人的细胞,使细胞裂解
B. 低温引起人皮肤细胞冻伤和死亡
C. 人的造血干细跑产生红细胞
D. 人胚胎发育成过程中尾的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