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如图是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选用的材料合适与否是能否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选用单核(或单核靠边期)期的花粉可提高成功率.选择花粉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花粉是否处于合适的发育期,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
(2)上图中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3)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请说明下列各项需要消毒,还是需要灭菌.①培养基②培养皿③接种环④花蕾⑤实验操作者的双手⑥三角锥形瓶.①②③⑥(填编号)需要灭菌,④⑤(填编号)需要消毒.

分析 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脱分化过程需避光培养才能形成愈伤组织,其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再分化过程需光培养形成胚状体.
2、月季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是单倍体植株,对月季来说,适宜花粉培养的时期是花粉应处于单核期,因为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3、选择花药时,确定花药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花蕾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30s→无菌水冲洗→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2~4min→无菌水再冲洗3~5次.在无菌条件下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除去花丝.因为花丝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实验流程为:材料的选取→材料的消毒→接种和培养→结果分析与评价.

解答 解:(1)对月季来说,适宜花粉培养的时期是花粉应处于单核期,因为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而且这个时期对离体刺激敏感,一般要通过镜检(显微镜观察)来确定花粉是否处于合适的发育期,这时需要对花粉的细胞核进行染色,对于花粉细胞核不容易着色的植物常用的染色剂是焙花青-铬矾溶液.
(2)如图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3)植物的组织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其中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三角锥形瓶都需要灭菌;花蕾、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都需要消毒,①②③⑥需灭菌,④⑤需消毒.
故答案为:
(1)单核(或单核靠边期)        焙花青-铬矾
(2)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3)①②③⑥④⑤

点评 本题考查了花药离体培养材料的选择、培养基中激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恒温动物保持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内的部分同学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位于脊髓.假设你是该小组的一员,请利用提供的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若干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根据实验过程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推断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1)实验步骤:
①将小白鼠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小白鼠不作任何处理,乙组只破坏下丘脑,丙组只破坏脊髓,丁组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③将四组小白鼠同时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并记录四组小白鼠的体温.
(2)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甲、乙两组小白鼠体温恒定,丙、丁两组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
②甲、丙两组小白鼠体温恒定,乙、丁两组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③甲、乙、丙、丁四组小白鼠体温均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既不位于脊髓也不位于下丘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表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其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请回答:
(1)实验A,鼠患败血症死亡.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
B.能生存,C.能生存,D.死亡,
E.能生存.
(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致病肺炎球菌的DNA,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
(3)肺炎双球菌的毒性由荚膜引起,荚膜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DNA控制.
(4)这个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1所示是同一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如图2曲线图表示该动物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的DNA变化.

(1)该动物体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对应于曲线图A~H段.
(2)甲图中细胞可对应于曲线图中的L~M段.
(3)乙图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三者数量比为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具体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蛋白质.
(2)若要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上述实验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4)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几乎无放射性).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某同学尝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搅拌这一步改为超声震荡,其余条件相同.改进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未改进前结果相比,上清液中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超声使得部分大肠杆菌破裂.
(5)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不(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五年前小明家承包了一大片荒山,购买、种植了无子柑橘苗.今年,无子柑橘喜获丰收.小明家将无子柑橘一部分销售;一部分橘瓤制作橘子酒,请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
(一)以下是无子柑橘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
外植体→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
(1)判断愈伤组织是否产生,依据是看是否产生排列疏松、无定形、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2)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
①若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实验结果是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②当同时使用这两种激素时,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适中(填“高”、“低”或“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二)利用橘瓤制作橘子酒过程:
橘子去皮→橘瓤榨汁→接种→酒精发酵→橘子酒
(3)整个过程要防止杂菌污染,做好消毒、灭菌操作.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子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4)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B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曲线B表示同一极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C.曲线B表示两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D.第45分钟时,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的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内环境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血红蛋白B.血浆蛋白C.神经递质D.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