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E五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A、B、C、E.
(2)B过程表示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在胚胎时期尾会自动消失,这是通过E实现的(填字母).
(3)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4)D项生命活动中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历程,而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解答 解:(1)对于人体来说,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而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形成的,对有机体不利.因此,A、B、C、D、E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A、B、C、E.
(2)B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在胚胎时期尾会自动消失,这是通过E胞凋亡实现的.
(3)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4)D细胞癌变过程中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增加,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细胞容易扩散转移.
故答案为:
(1)A、B、C、E
(2)稳定性差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E
(3)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4)增加     减少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生命历程图,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癌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和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染色体数目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DNA分子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有600个腺嘌呤,连续复制三次,参与复制的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  )
A.1200个B.1800个C.2800个D.320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测定呼吸作用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A瓶内Na0H的作用是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空气中的CO2是否去除干净.
(2)为何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豌豆花粉粒形态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但当年的花粉粒形态是由产生花粉植株的基因型决定的,不是由花粉所带的基因决定的.现以长形花粉(AA)的品种作父本与圆形花粉(aa)的品种作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Fl自交得到F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F1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的基因型为A
B.F1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的表现型全为圆形
C.F2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的基因型中A:a=3:1
D.F2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的表现型中长形:圆形=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基因是指(  )
A.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
B.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上的基因
C.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DNA转录过程中一段示意图,此段中共有几种核苷酸(  )
…-C-T-C-A-…
…-G-A-G-U-…
A.4种B.5种C.6种D.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能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相同的DNA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问题.
(1)在80~100℃时,DNA双螺旋结构将解体,双链分开,这个过程称为变性.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复性.PCR利用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控制双链的结聚与结合.
(2)为了解决高温导致DNA聚合酶是失活的问题,促成PCR技术的自动化,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水生耐热细菌Taq中分离得到了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用于筛选目的菌株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3)PCR反应的条件:稳定的缓冲液环境、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两种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耐热的DNA聚合酶、能严格控制温度变化的温度设备.
(4)PCR一般要经历30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从第二次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DNA聚合酶只能特异性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如果在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片段,在6次循环后,反应体系中共有64个这样的DNA分子.
(5)简述目前PCR技术的具体应用(至少两点)遗传疾病的诊断、刑侦破案、古生物学、基因克隆、DNA序列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中,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A.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一个极体时
B.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二个极体时
C.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三个极体时
D.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中极体消失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